幼稚園涉歧視自閉童<br>被指攝錄上課圖逼轉校 母向平機會投訴

幼稚園涉歧視自閉童
被指攝錄上課圖逼轉校 母向平機會投訴

【本報訊】以為有教無類,有幼稚園卻被指企圖逼走患有自閉症傾向的學生,多次要求家長何女士的兒子轉校,且在未經她同意下偷錄其子上課情況;何女士質疑校方涉嫌殘疾歧視,已向平等機會委員會及教育局投訴。幼稚園所屬的仁愛堂正調查事件,聲言不會歧視任何小孩。記者:梁美寶

何女士的兒子「橋橋」4歲,去年入讀深水埗的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K1,她指兒子入學不久校方便建議其子進行健康檢查,結果證實兒子有輕度自閉症傾向,但醫生指橋橋情況不嚴重,毋須轉校。何女士表示,校長知悉其子有自閉症傾向後,多次建議她替兒子轉校,「佢當時仲話我哋(幼稚園)唔可以為咗你一個學生,放棄其餘29人。」

自費參加訓練課程

何女士拒絕校方要求後,多個月來校長以不同招數對待其子,包括未經許可下拍攝其子上課情況、不許老師抱其兒子以及罰他不准上體育課等。談及兒子遭歧視,何女士淚如雨下,指自己也希望兒子像一般小孩般融入社會、健康成長。
她現正為兒子輪候政府提供的適應課程,惟需等待一至兩年;因經濟能力有限,她於是參加慈善團體為自閉童及其家長提供的訓練課程,每月約需1,000元,希望為兒子提供最佳教育。兒子遭受不公平對待,她認為校方涉嫌殘疾歧視,已向教育局及平機會投訴,誓要為兒子討回公道。

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被指歧視有自閉症傾向的學生。

違平機條例可索償

教育局表示,已就事件要求校監提供調查報告。本報曾多次致電該幼稚園校長,但未獲回覆。仁愛堂教育部經理趙文堅則回應,指事件已由平機會及教育局處理中,暫不便透露詳情,並說仁愛堂屬非牟利機構,願意給予不同孩子學習機會,不會歧視任何小孩;就個案中的小孩,該校去年已增加對他的照顧並配合教育心理服務。至於錄影該小孩上課個案,他解釋校方是為了解上課時的學習情況,才作出錄影,並非只錄影個別小孩的活動。
平機會發言人指,不便評論個別例子。一般情況,調查後會以調解方式調停,若發現個案涉違反平等機會條例,將協助有關人士作出民事訴訟。

特稿
萬名自閉童 政府支援不足

自閉症屬一種先天性腦部功能受損引起的發展障礙,有組織粗略估計,本港每10,000人中便有10名不同程度的自閉症患者,他們通常在3歲前出現症狀。

推行融合教育

由於政府資源有限及現正推行融合教育,故許多有特殊需要的自閉症學童,家長需自費為子女提供適切的教育及訓練。
根據教育局去年的統計,現約有2,384名患自閉症的學童在特殊學校及普通學校就讀,其中大部份兼有智障的學童已入讀智障兒童特殊學校,以便獲得綜合支援。其餘具正常智力的自閉症學童,則在融合教育下,入讀一般主流學校。
局方指出,政府現有為初生至6歲的殘疾兒童提供學前訓練服務,協助有關學童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但有團體及家長一直批評,服務供不應求,輪候的時間往往長達一、兩年,令家長求助無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