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是「世紀絕症」,子宮頸癌是婦女第二最常見的癌症,要檢測和治療這兩種疾病,必先找出致病元凶。今年諾貝爾獎第一炮醫學獎,就頒給兩位法國科學家和一位德國科學家,表揚他們發現這兩種致命疾病的病毒──導致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昨日(周一)宣佈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分成兩份頒發:德國科學家豪森發現HPV病毒,獲1,000萬瑞典克朗(1,084萬港元)的一半;法國科學家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耶發現HIV病毒,平分另一半獎金。
有助開發檢測方法
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成員文斯特倫說,愛滋病和子宮頸癌給人類帶來「很多苦難」,三位科學家發現致病病毒,對了解兩種疾病的發展、研究預防和治療方法作出巨大貢獻。
愛滋病是世紀絕症,1981年最先由美國醫生發現,被視為在同性戀者間傳播的神秘疾病,病人免疫能力會急速下降,死於各種感染和惡性瘤,引起醫學界追尋病源。
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耶勝在快人一步。他們在病人腫脹的淋巴結細胞中發現可疑病毒,1983年發表結果,最終由美國的加洛證實是愛滋病的致病源,即HIV病毒。醫學獎評審指發現HIV病毒後,有助開發檢測方法,控制愛滋病蔓延,以及有助開發抗病毒藥物。
香港大學微生學系主任袁國勇說,兩位得主實至名歸,因為發現愛滋病毒是最重要一步,「開發測試方法,(美籍華裔研究員)何大一發明雞尾酒療法,戴安全套是有效預防方法,甚至開發疫苗」,都是知道病毒真身才有可能。
愛滋病是世紀絕症,子宮頸癌則是婦女「沉默殺手」,婦女發現患癌時已經太遲,因此豪森發現HPV病毒意義深遠。豪森以獨立見解和堅持,不囿於醫學界1970年代指子宮頸癌由疱疹二型病毒引致的主流看法,在遍查子宮頸癌細胞也找不到疱疹二型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後,他另闢途徑提出HPV病毒猜想。
花十年尋找出病毒
為了證實這猜想,他花了超過十年時間,尋找不同類型的HPV病毒,終於在子宮頸癌腫瘤切片中,發現新的HPV病毒DNA,1983年發現致癌的HPV16型病毒,翌年更從子宮頸癌病人身上,成功複製出HPV16型和另一種致癌的18型病毒。在豪森先軀帶動下,醫學界最終發現全球99.7%子宮頸癌病例都有HPV,其中70%病例屬於豪森發現的兩種病毒。他將病毒樣本提供給科學界,最終開發出對兩種病毒有效程度超過95%的疫苗。評審指「疫苗可能減低了做手術的需要,以及子宮頸癌對全球負擔。」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本報記者/法新社
過去五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2007年
卡佩基(MarioR.Capecchi,美國)、史密斯耶斯(OliverSmithies,美國)、埃文斯(MartinJ.Evans,英國)
‧發現剔走實驗老鼠體內特定基因技術,打開了解各基因對病變的大門
2006年
費里(AndrewZ.Fire,美國)、梅洛(CraigC.Mello,美國)
‧發現核糖核酸干擾(RNAInterference)現象,能關閉特定基因功能,找出治病新方法
2005年
馬歇爾(BarryJ.Marshall,澳洲)、沃倫(RobinWarren,澳洲)
‧發現和證明幽門螺旋菌才是慢性胃炎和消化器官潰瘍的主要元凶
2004年
阿克塞爾(RichardAxel,美國)、巴克(LindaB.Buck,美國)
‧破解人類聞到萬種氣味的生理機制
2003年
勞特伯(PaulC.Lauterbur,美國)、曼斯菲爾德(PeterMansfield,英國)
‧在磁力共振成像技術上有一系列發現,讓醫生獲得腦部和體內器官詳細圖象
美聯社
餘下諾貝爾獎公佈日期
‧物理獎 公佈日期:周二(10月7日)
‧化學獎 公佈日期:周三(10月8日)
‧文學獎 公佈日期:周四(10月9日)
‧和平獎 公佈日期:周五(10月10日)
‧經濟學獎 公佈日期:下周一(10月13日)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