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助理總裁李令翔稱,112宗經內部委員會完成初步評估個案中,22宗涉進行不當銷售手法的個案,已「構成足夠表面證據」,正式進入立案調查的「紀律程序」,當中涉及8家銀行,佔該局全部收到的投訴比重逾七成。此外,上述初步評估個案中,83宗需進一步索取資料;7宗表面證供不成立。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銀行銷售產品時須遵守證監會指引,及該局的附加指引,倘有銀行甘冒業務聲譽及營運風險,違規向客戶促銷產品,一定會嚴厲處理,絕不姑息違規銀行。
立案調查的22宗個案,涉及資料披露不足、風險錯配(向低風險承受度客戶銷售高風險產品),及對客戶承受能力錯誤評估,但李令翔強調不能評論表面證供成立的個案,最終是否很大機會構成不當銷售指控,他表示盡速完成調查。
金管局組百人隊調查
經調查後若指控成立,證實有銀行或職員違反證券產品銷售營運守則,金管局或證監會將因應情況作不同程度處分,包括公開譴責及罰款,嚴重者甚至會被釘牌。金管局不排除客戶循民事途徑訴訟時,可援引該局調查結論作提出索償依據。
處分權責已有明確分工,若是銀行違規,處分權力來自證監會,金管局將聯同證監會對有關機構作出檢控;若是個人違規,而有關職員仍在銀行工作的話,則會由金管局作處分;若有關職員已離職,處分權力會交由證監會執行。
截至10月3日,金管局共收到5567宗雷曼及相關投訴,其中1250宗已完成前期向事主詢問過程。目前該局已抽調70人處理投訴,未來一周將再增約30人。金管局助理總裁萬少焜表示,上月底已向銀行發出最新指引,敦促業界覆檢及更嚴格執行證券產品的銷售程序。
雷曼5567宗投訴處理情況
初步處理階段:4,205宗
完成詢問事主投訴細節:1,250宗
內部委員會完成初步評估:112宗
.表面證供成立,可立案調查:22宗
.暫無法作決定,需再索取資料:83宗
.表面證據不足:7宗
註:截至10月3日 資料來源: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