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是重陽前夕生的,我們趕得及在這個日子前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日,把他送出海。海葬這主意原本是我向老媽推介的,她說很好。老爸看到我在專欄寫,也說要這個安排。我看過《殯儀》書附載師傅評點,指海葬即是「死無葬身之地」。跟好友談起,她也大表吃驚,認為我家兩老超前衞。其實香港海島非常優美,比任何山地更宜人。山墳距民居太近的城市除了香港還有東京,京都也是這樣,有一年我們夜裏投店,早上推開日式趟窗一睇,原來整夜與屋旁的墓地同宿。好彩墓園寧靜詳和,貞子當時仍未走紅。
船開到將軍澳對出的東龍島停住了,家屬各按宗教儀式向親人告別。我看過的撒骨灰照片最深刻的,是張愛玲身故後由友好替她做的。原本張愛玲要把骨灰回歸田土,但美國法例禁止。香港反而有八處地方容許撒土,海葬也有四個選擇。骨灰一抓一把往海拋,要拋到怎麼時候?逆風吹怎麼辦?原來社工已作巧妙安排,把一大截抽油煙機用的鋁管套好,家屬把骨灰往管裏倒,它就呯呯噹噹落海。骨灰清脆響亮,是老爸臨別的話語。他輕快地遠去了。這時候海上徐徐來了一艘慢駛的紅帆船,老爸是屈蛇船偷渡來香港的,這一回,他可以順水推舟自由自在上船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