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變叉鵝 - 陳也

飛龍變叉鵝 - 陳也

我對飛龍標誌不太感冒,直至多年前有一天忽然聽到有小朋友童言無忌叫它做「飛鵝」,我即刻對飛龍有feel,尤其是喝了酒,醉眼看,它飛甩雞毛般的造型很有燒鵝感,讓空肚的醉貓醒神。假如曾蔭權打算檢討飛龍標誌,那一百八十萬可以省了,就把飛龍微調成飛鵝就行了。九龍本來就有飛鵝山,中環又有燒鵝專門店鏞記,聽講特首也是常客VIP。龍變鳳太悶,變鵝很合口胃,加兩隻溏心皮蛋做點綴更佳。
檢討飛龍的目的,聽曾俊華講,是為了拿去上海世博「威」。飛龍只旺曾特首,對以上海幫為首的董建華極其相剋,寃寃相報,過江龍去到上海灘,下場很可能淪為上環一帶每遇暴雨便泡湯淹浸掉的海味。所以,還是我上述的建議穩妥,將飛龍微調成飛鵝吧。能改成叉鵝更妙,本土得來超個性的。而鵝肝是品味的象徵,就算金融海嘯股樓齊損,極品鵝肝訂價還是企得挺硬的。
把飛龍撇了換個新標誌,再花個九百萬,跟西九項目耗庫房近二百億相比濕碎得很。但我仍然肉赤,慳家諗頭是:搵成龍取代飛龍吧,成龍入戲,打到飛起,讓他賺九百萬,納稅人順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