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花五十萬去巴黎學煮菜

八方人物:花五十萬去巴黎學煮菜

熱愛下廚的註冊護士張詠薇(Jenny),一邊煮法國無花果鴨胸,一邊形容果實與鴨肉的關係:「無花果內裏果肉軟滑,有花的清香,你用時間、用心去感受,就會發覺它的優點。她有自己的個性,不會搶去鴨胸的風頭。鴨胸多了它,就多了一點豐盈,少了它,就缺乏了一點點甚麼似的。」
慢火之下,混和了檸檬、青檸的無花果,流出明亮的紅色像蜜糖般的汁,法國鴨胸在金黃色裏特別扣人心弦,香港女謢士說起巴黎學廚一年的經歷,自自然然把廚房裏的人都「熏熟」了。

用食物讓人感到幸福

放下十三年護士工作,她去年到巴黎的法國藍帶廚藝學校LeCordonBleuCulinaryArtsInstitute、巴黎麗嘉酒店烹飪學校EcoleRitzEscoffier(Paris),一年學費與生活費,花掉近50萬港元,目標是用心學習法國菜,並非為了當大廚師。跟法國頂級廚師學煮餸,不是小姐、少奶玩意,做得不好,會有難堪的下場:「老師將我煮嘅烤牛扒放入口,即刻將成碟菜半飛推番我面前,我由心冷到腳板底,其他同學鴉雀無聲。」後來,廚藝女生在網上認識英語流利的法國肥佬ChefEric,廚藝高手帶她到巴黎巿郊買餸,學習何謂尚佳鮮肉食材,日子久了,她明白法國人執着食材的原因,「法國檸檬不但大,令人難忘的鮮味,無可取代。」
巴黎秋天金黃的栗樹會令人想家。有一天,嫁給法國人的香港女子Mandy向詠薇提起想吃香港的八爪魚丸。思念食物,一半是慾望,一半是鄉情,女廚師為了報答好夫婦,託人從香港寄來一箱製造八爪魚丸的模具、日本醬油、麵粉等等材料。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她跟兩夫婦一起快樂地炮製了近四十粒八爪魚丸,Mandy吃第一粒小丸子時的樣子,她至今不忘:「唔!好好食呀!」
詠薇從小就愛做食物,也愛當謢士,「我希望在食物裏,讓人感到幸福,感覺我愛他們。」她曾為一位新娘子在出嫁當天親手製造九百多塊士多啤利果醬心形曲奇,至今,幸福女人見到詠薇,就要滴出眼淚來。醫院血癌女病人因為失去免疫力口唇潰爛,她吃過詠薇親手去核的櫻桃冷凍後,快樂地說:「我不留這杯給老公了,還是自己吃下好!」
喜愛烹飪的人都能令人開心,這是她要繼續到巴黎學習廚藝的重要原因,她將出版烹飪書《第一次煮法國菜就上手》。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