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網上廣告失敗的理由,也是最重要的一個。
知道這些失敗的理由卻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它們的啓示。歷史和歷史的演進從來不是關於失敗,是關於敗倒之後怎樣能再站起來走得更穩更遠,是關於古來征戰能者回的一再敗倒一再站起。
最後一個網上廣告失敗的理由:
5.認不清GenerationV
所有廣告任何生意各式買賣,認清你的交易對象是極必需的,正是行內所云廣為人知的「目標觀眾」(targetaudience)道理。知道對象是何許人,知己知彼,由賣眼球賣資訊賣衫賣鞋賣樓到賣總統,都需要。從來,「賣給誰」,影響「怎樣賣」。在「度橋」之前,4As廣告公司的正規訓練和程序,都會先來一個簡報(brief),其中一項是鎖定目標觀眾(現在很多人都不知不明不懂一個好簡報的美麗,本人卻是好簡報俱樂部的永久會員)。對人講人話,對牛不彈琴,對着布殊當爆粗,命中紅心的先決是廢話少說。
網上廣告的對象是誰?Babyboomers?GenerationX?GenerationY?不,是GenerationV,V者,"Virtual"也。把一個世代的人標籤起來,有助歸納理解分析和推斷他們對歷史文化消費等各方面的思考、態度和行為,譬如美國嬰兒潮一代,經歷了戰後經濟亢奮世界美好半生成就,又深陷ChristopherLasch《CultureofNarcissism》所言自我沉溺的自戀文化當中,boomers的共同特色包括面對老去和死亡的障礙,於是造就整個健康食品工業的崛起興盛。
GenerationVirtual的組成,比起其他世代不同也混雜得多,不能像其他世代般用年齡、性別、階層及地域去劃分和定義。"GenerationVisnotdefinedbyage,gender,socialclassorgeography.Instead,itisbasedonachievement,accomplishmentsandanincreasingpreferencefortheuseofdigitalmediachannelstodiscoverinformation,buildknowledgeandshareinsights"。網上廣告的目標觀眾,混合了boomers、GenX、GenY(GenZ?)的一群,這「新」的族群,又怎能因循懶散地照舊的方法舊的demographic去溝通/了解/和銷售呢。當GenV是其成族群來招呼,下場自然是探戈跳得甩皮甩骨。
網上廣告失敗的啓示:
1. 網上互動廣告不生性,意味着video-based廣告的潛力可期。廣告片,仍是非常有效的廣告形式,頻寬的一日千里,web可能成為電視以外另一個廣告片樂園。
2.數碼電視的來勢洶洶。美國有調查顯示,寬頻的滲透率在達到5千5百萬戶家庭後進入了平原期,但申請digitalTV的家庭已急起居上至7千萬用戶。廣告片靠得住,但它的派對熱點、廣告商下注最鉅的媒體,互聯網之外,更有權是數碼電視。
3.互動,仍是要強調的,網上廣告互動不足,廣告片的互動性卻有待開發更要開發,被web和digitalTV推波助瀾甚至強捉上轎都好,數碼廣告片需由talkdigitaltalk變成walkthewalk。
4.電視媒體的進化。隨着廣告片互動性的必然和需要,電視的玩法/經營/生意之道急需革新創意,"TVspaceisripeforinventionandreinvention"。
5.了解GenerationV和如何與他們做朋友。Google和Facebook都是極懂和GenV做friend的。網上廣告宜先戒低能「波榮」再戒擾民,切記認清GenV的特性:多是匿名地和市場互動,他們用網上行為建構自己的多重網上人格角色(隨時與他/她們的真實性格有出入),要販賣什麼,請賣給這些人格角色(personas),別賣給一個人(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