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美股10月有機會大反彈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美股10月有機會大反彈 - 麥嘉華

我的朋友西肯既是作家,又是經濟學者,而且醉心於研究金融市場的歷史,他最近在一份題為《解構泡沫》的報告中,列出了多位主宰美國經濟的高官和商界領袖去年對經濟的看法。以下節錄了其中一些「金句」:
「我看不到樓市危機擴散到其他經濟環節。」(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07年6月21日)
「信貸風險重新定價衝擊金融市場,次按風暴的餘波大致受到控制,因為環球經濟在過去數十年強盛了不少。」(美國財長保爾森,07年8月1日)
「有更多理由相信,樓市泡沫爆破不會引致金融動盪……樓價下滑不至於令到金融機構損失慘重……」(美國聯儲局理事米什金,07年1月)
「我要告訴你,美國經濟狀況非常好。」(通用電氣前主席韋爾,07年1月19日)
「我現時相信經濟急劇走下坡,在09年首季將會很嚴峻。」(通用電氣前主席韋爾,07年9月25日)

救市措施未能治本

我無意針對這班經濟政策制訂者和商界領袖,其實我自己在擔任投資顧問的生涯中也曾犯錯。最令我不解的是,他們如今竟肩負着拯救環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重任。
伯南克於02年開始出任聯儲局理事,在此期間,聯儲局把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至1厘。儘管美國經濟於01年11月已見逐步走出谷底,惟當局等到04年6月才出手加息,伯南克只專注於「核心通脹」數據,卻忽視了商品價格飆升和信貸過度增長等問題。經過04年6月至06年8月之間的緩步加息後,聯儲局在07年9月至08年1月又步進減息周期,把基準利率由5.25厘推低至2厘。最關鍵的是,這一波減息向「債台高築」的金融機構發出了錯誤的信息。
與保爾森的觀點不同,我認為樓價下跌不是關鍵所在,過度借貸才是最大問題。假如你購置房子時毋須做按揭,樓價升或跌都不會對你的財政造成很大影響。我覺得美國推出的救市措施未有針對問題的根本,即是過度舉債,而且對掙扎中的業主來說也沒有太大幫助。
再者,相對於51萬億美元的信貸市場債務、62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市場,以及高達1400萬億美元的全球衍生工具市場,7000億美元的救市規模顯得「微不足道」。
美林的洛森堡指出,3個月期美國國庫票據與歐洲美元的息差(TEDspread),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以來最闊,意味着銀行不願互相借錢。金融機構顯然正在減債,換言之他們或會進一步收緊對個人和商界的貸款。

歐洲情況可能更糟

講回正題,救市方案對一眾投資者有何啓示呢?關於我先前提出美元會轉強的論點,有些人認為我的看法不合邏輯。我的論點是,當全球流動資金緊絀的時候,美國的經常賬赤字會收窄,從而推高美元滙價。無疑在1981年至86年期間,美國經常賬赤字擴大,美元反而跟着轉強;到86年以後,經常賬赤字收縮,美元則轉弱。我認為這很視乎赤字改變時,美元所處於的位置。在79年,美元偏低兼超賣;而到85年,美元偏高兼超買。當然,息差也擔當很重要的角色。
我建議投資者細心觀察市場對新消息的反應。倘傳出一個極佳的消息,金融市場或股市未能伺機飛升,大家就要有戒心。反之,如果一個很壞的消息傳出後,金融市場或股市未有作出明顯的負面反應,這反映市場已消化有關壞消息。
再講,美元能夠在逆境中突圍的另一原因,就是美國的金融狀況雖然陷入困境,但歐洲的情況可能更糟。

建議吸納實金保值

股市方面,有一些迹象顯示美國股市快將短期摸底或經已見底。全年高低位的差距已很大,成交回升,而且引伸波幅甚高。
正如我先前所講,股市見底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那些抗跌力強的股票如蘋果、ResearchinMotion和亞馬遜,以及鋼業、航運業和鐵礦業等周期性的股票都崩圍。
儘管目前看不到牛市即將重臨,但股市有機會在10月出現熊市中的大反彈,美股標普500指數有力回升10%至15%,而包括香港在內等超賣的股市可彈升20%或以上。最後,我再次建議投資者吸納實金保值。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
麥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