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開暮落木槿花 - 蔣 芸

朝開暮落木槿花 - 蔣 芸

友人在一篇短文中提到木槿花,說起每當木槿花開的時候他家老太太睹花思人,充滿愧疚,只覺得虧欠了一位醫德醫術兼備的好醫師,這醫師不但肯幫人且照顧到病人的自尊心,清貧的病人上門,付不出診金,醫師自動提出用病人家居院中的木槿花來交換,一直到醫師離開這世界,老太太才知道原來木槿花並不能入藥,不像醫師所告訴她的。
醫師、病人、老太太都是好人,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小品。只是,如果老太太仍健在,真想告訴她,醫師所說的一點也不假;木槿花,鮮的花,曬亁的花都可以入藥,連根部也可以,這是否可以稍微減輕一點她心中的虧欠呢?但這樣一來,那篇文章的文義文氣也削弱了一些,是否太煞風景了呢?
其實,醫師確是良醫,在這個年頭,已經很少見到這樣有父母心,有人情味的好醫師了。木槿花值不值錢可不可以入藥已是另外一回事,在此,只不過就花論花的一點說明。
夏天來時,滿山遍野都可以見到木槿花,它粗生粗養,不必培植照料,不必灌溉施肥,許多人家的籬笆上都纏繞着木槿。半個多世紀前住過南台灣鄉下,木槿花和木棉花是見最多的花,我家籬笆上上下下都開滿了。那時,只知道它叫喇叭花。一大片,又白又紅,又開又落,此開彼落,好不熱鬧。多少年後,稍涉中藥書籍才知此花生命短暫,朝開暮落,它也叫喇叭花、籬障花、燈盞花、白飯花,醫書上說,晴朗的夏日早晨,花半開時採擷,曬亁之後,存起備用,以花朵大,顏色素白的最好。它性微寒,味微苦,入藥後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更有清熱利濕,涼血的功能,鮮的木槿花加甜酒搗爛後外敷可以治疔瘡、膿腫、甚至痔瘡等,文章中五歲的男孩腿上的無名腫毒,恐怕那醫師用的也是這種土方吧,病人也許不知道,可以醫好他的東西正在他家院中,一如人世間許多人忽略了身邊俯拾即是的寶物。
木槿花對痢疾的治療才有意思,白痢用白花,赤痢用紅花,採九朵到十三朵加冰糖與白水燉半個鐘頭服之,民間還有奇奇怪怪的獨步單方,如治婦科病用的是新鮮的木槿花根加一把燈心草塞入一公斤左右的小公雞腹內,清燉兩個小時,連雞帶汁帶花根一飲而盡,這還得問問高明的中醫師,我只是照曾讀過的醫書清心直說而已。
形諸文字的與現實世界的不免有落差,美好的感覺、凄涼的況味,無可彌補的愧疚、無奈、遺憾,有之過多或意猶未盡都不必去數算,人生中確實佈滿着太多的永不再來之點,一如朝開暮落的木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