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昨日舉行腎臟講座,10多名市民冒雨出席。有家長質疑醫管局近日快刀斬亂麻,為飲用問題奶粉兒童測試是否有腎石,檢驗結果與私家醫生的有差異,奉勸家長如有懷疑,最好買個雙重保險,找私家醫生覆驗。
照超聲波指腎有雜質
葉太出席座談會說,兩名7歲孖仔最少飲了蒙牛、伊利奶類產品逾三年,自己與兩名兒子平日也有吃熊仔餅和M&M’S朱古力等曾被驗出含三聚氰胺等食品,憂心之下上周帶孖仔去將軍澳的指定診所檢查,大孖的驗尿結果正常,但細孖則有血尿,安排稍後到聯合醫院進一步檢查。
不過,葉太還是不放心:「對孖仔飲同一樣奶,飲食習慣完全一樣,點解一個仔有事,一個仔冇事?」故再帶兩名兒子到私家醫生處照超聲波,結果兩人的腎臟都有雜質,須轉介公立醫院跟進,現時兩名孩子均被安排在本月底到聯合醫院檢查。葉太不滿公立醫院的驗尿檢查馬虎,「政府一時間要處理咁多個案,大家心照。」
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病中心顧問醫生趙孟準解釋,腎石不是立體正方形或圓形,醫生用不同角度照超聲波,可能照出不同大小。他又說,醫管局資料,本港每年12歲以下患有腎石兒童平均只有六人,可見患有腎石的兒童,不一定與三聚氰胺有關。
長飲奶成年人憂中招
香港小兒腎科學會主席雷兆輝醫生指,醫管局已為約3萬名12歲以下兒童初步評估,過去10日有近5,000名兒童接受特別評估及超聲波檢查,在現時五宗兒童腎石個案中,只有一名香港兒童發現有腎石,另外四人是內地兒童。他與多名出席座談的醫生,向家長大派定心丸,形容香港沒有內地般嚴重。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主席姚銘廣說,三聚氰胺產生的腎石形態較鬆散,假如細過5毫米,較容易排出體外。
但有家長擔心12歲以上子女未能獲得免費檢驗,很難知道子女有沒有腎石;也有成年人及老人家有飲用問題奶類產品,擔心自己也患有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