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上的人 - 陶傑

螢幕上的人 - 陶傑

中國的總理在紐約訪問,CNN記者惡作劇,竟然提問「六四」問題,中國總理沉默片刻。香港的報刊,大字標題,說這位總理「下巴微微顫動」。
下巴真的顫動了嗎?我也有看CNN,並沒有留意有何異樣。不知道是不是香港有的地區接收衞星不清,畫面局部有點震動,才出現了「總理下巴微微顫動」的異象。
即使這位大人的下巴微微顫動了,又SoWhat?原因可能是現場冷氣太猛了,穿不夠衣服,為了維持外交風度,他在強行忍住一個噴嚏。也可能是畢竟年紀大了,面部肌肉有點失控,老人家經常有這樣的症狀,往往是輕度中風或柏金遜的先兆,如果中國總理的下巴確實是顫動了幾下,從健康的角度,要小心一點了。
螢幕上的人,下巴顫動了幾下,用來做標題,中國人鑑貌揣摸上意的本事真絕,正常的觀眾,首先會從生理健康或衞星解像的科學角度推測,不會聯想如此深層。他老人家下巴微微動了幾下,就以為是「內疚」,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對「六四」的死者有哀悼之意,因而引申到中國的壞鬼書生時時盼望的「春天來了」?這等無限延伸的誅心之術,相當令人發笑。
中國人的政治,以一個「疑」字為先。這樣的標題,在大陸住過的人都會知道,會為當事人增加麻煩。他的政敵會問:為什麼外面的報紙這樣推測?是不是真的?叫你寫沒完沒了的檢討。中國人喜歡自我耗磨、自我吞噬,正愁沒有捕風捉影的罪狀,想害一個人,在外面這樣寫一寫就得了。
「六四」會所謂「平反」嗎?不會的。中國的年輕一代,都不知道「六四」是什麼。在腦海中不存在,就是沒有發生過,為什麼官方會為一件人人都認為不存在的事情「平反」?
更為嚴重的是,二十年來,即使記得這件事,越來越多中國人逐漸「想通」了,都認定當時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就不會有今日的繁榮。不管閣下同意與否,這是中國知識界、中產階級和年輕人的主流。二十年來,中國人的思想,好不容易拗拐了一個大方向,萬一「平反」了,又要把大方向從新扭過來,到時候許多奴民又噼噼啪啪的自打嘴巴,自己不嫌折騰,旁觀者也替他們覺得累。
歐美的總統首相,在電視上嘴角微顫,或者眉毛略為揚了一下,要用遙控器回帶、定格,才看得出似有似無的一閃狀況,幾時會成為《紐約時報》的大標題?中國人真可憐。其可憐處來自過份的敏感和極端的聯想。他的下巴真的顫了幾下?我堅持是因為冷氣太冷,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