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時整棚牙飛脫,旅行時把假牙留在酒店,不是「笑笑小電影」的橋段,假牙可以戴得穩,其實是一種福氣。長期缺齒或嚴重牙周病患者,因為牙床骨收縮,假牙無法着力,經常會笑甩牙,即使接受植牙手術,也要事先在身體其他部位「借骨」,多捱一刀,令人卻步;本港一名全口缺齒病人上月接受新引入的四樁植牙手術,毋須「借骨」,一小時內重現牙齒。 記者:張嘉雯
本港牙科醫生陳永培指出,缺齒病人平日需用俗稱假牙的活動牙托,「假牙要成日除出嚟洗,大聲笑又會跌出嚟,唔係好方便,植牙嘅效果比較永久。」他解釋,一般全口缺齒病人要接受植牙手術,會在上下顎各打入六至八支牙樁,但長者由於脫牙太久,或者年輕人患嚴重牙周病,引致牙骨收縮,就要先「借骨」。
他指出,醫生一般會在病人的牙床位置放入人造骨粉,但效果不及自體骨骼;所謂自體骨骼,即抽出病人口腔其他骨骼,打碎為骨粉,另一常用方法是在盆骨中抽出一條U形骨,但此法須要全身麻醉。病人完成植骨手術後,須要等待約8個月才可以正式植牙。
手術特別打斜入樁
一名60多歲本港病人,因為全口缺齒,加上牙骨收縮,兩邊鼻竇無骨,上月在台灣一個學術會議上擔當示範個案,由葡萄牙籍牙醫PauloMalo領導本港牙醫為他進行四樁植牙手術,在上顎及下顎分別打入四支俗稱「樁」的植牙體,其中兩支打斜進入,同時採用電腦導航,毋須𠝹開牙肉。
陳永培指,手術的特別之處是打斜入牙樁,不需要利用太多牙床骨,而且經力學計算,可以維持10隻以上牙齒,「如果打直入,只可以固定前排幾隻牙,而且可能打到下顎神經線,打斜入嘅話就可以更加食力。」
病人重拾飲食樂趣
手術需時60至90分鐘,事前牙醫會先替病人做牙模,然後按照牙模做手術模板,再做出假牙,手術完成後,病人可即時重拾飲食的樂趣,「佢哋最開心係入嚟嘅時候戴全口托,離開手術室嘅時候啲牙已經有即時功能,第二朝已經可以食到早餐。」
陳永培指,此方法適合骨條件較差、牙骨收縮較多的長者,或嚴重牙周病患者。有牙醫喜歡傳統植骨及植六至八支植牙骨的方法,因為相信這樣做牙齒更穩固;他提醒小量缺齒人士,採用傳統「一牙一樁」的方法,牙齒與牙肉中的接駁較好,效果堅固及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