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助農民搵銀 抗外圍衝擊

三中全會:助農民搵銀 抗外圍衝擊

中央推動農業發展,過去至今的工作目的是幫助農民賺取「第一桶金」,刺激本土投資及消費,抵銷外圍形勢的衝擊。
中國有13億人口,其中8億是農民,目前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為農村居民四倍,農民收入要得到提高,是保持農村活動重要誘因。過去五年,政府對農村已有一貫政策,農業領域亦出現多項重要變化,如取消農業稅等,問題在於有何配套可以加快這方面發展。

成為新消費力量

在人行全力支持下,建行、滙豐等商業銀行已進入農村,先為農民提供低息貸款;其次是加強農業相關基礎建設,方便農產品運輸亦是重點議題,04年至今,中央用於農業的累計開支達1.6萬億(人民幣.下同),其中基建接近3000億元,每年開支並明顯高於上年,國家統計局預測,到2020年新農村建設新資金需求約15萬億元,將成內部消費的重要支柱。
據內地海關統計,今年頭8個月內地出口增長,由去年同期的27.7%放慢至22.4%,商務部亦認為下半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美國、歐洲及日本經濟前景轉淡,對出口形勢造成更大壓力。過去五年,中國外貿對經濟增長貢獻保持約20%,全球經濟疲弱,中國很難獨善其身,更需要穩定政策保持未來增長。根據歷史經驗,美國增長率每跌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約跌5至6個百分點。
加強農業改革是抵銷外圍衝擊的其中一條出路,先帶動本土投資,讓整體農民生活富起來,繼而成為新消費力量。
(系列報道之二)
記者:李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