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生的手寫藥物處方若字體潦草,容易因誤會引發藥物事故。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指藥物劑量或種類出錯,分分鐘可致命,該院自上月起,把電子藥物處方系統由門診擴展至部份病房,醫生巡房時會以電子手帳開藥。
李繼堯指出藥物處方字體潦草或不完整,往往是引致藥物事故主因。該院上半年發生的七宗藥物事故,便有四宗是手寫藥物處方被誤讀所致。其中一宗事故醫護人員把1,100毫克的抗肺癆藥物,誤讀為100毫克,更在藥物派給病人服食後一日才發現錯誤,幸好肺癆療程較長,故病人治療未受影響。他舉例,需要使用超級抗生素治療嚴重感染的患者,若劑量或用藥出錯,又未能及時糾正,有可能於12至24小時致命。
又可縮短輪候時間
仁安醫院上月起提升電子藥物處方系統,該院駐院急症科專科醫生老永基解釋,藥單資料會經電子系統直接傳送至藥房及會計部,令門診病人輪候時間最多縮短36分鐘。同時,電子藥物處方系統也會應用在住院服務,並會先於內科及外科兩層病房試行。李繼堯表示待三至六個月系統成熟後,可全面在住院服務推行此系統,「到時醫生巡房,會用電子手帳填寫藥物處方」。
李繼堯坦言,即使採用了電子藥物處方系統,要做到零藥物事故仍有困難。該院高級藥劑師薛長薇指出,人為疏忽,如數錯藥丸數量,也是造成藥物事故的原因之一,「我哋有雙重覆核機制,要另一名藥劑師再核對一次,令錯誤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