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醫療專家到內地北京及河北,了解飲用問題奶品後出現腎石病童的治療方法。專家指本港治療腎石童至今毋須用藥,可靠飲水排出鬆散的腎石。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指,本港腎石童體內的腎石,只有約三至四毫米大。
有份到內地交流的瑪嘉烈醫院兒科腎病主管趙孟準表示,專家曾到訪河北省兒童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及與衞生部腎石治療專家小組會面。他表示,內地病童的腎石較鬆散及易碎,主要靠多飲水排出體外,嚴重者要進行微創手術取石,會否有後遺症則言之尚早。內地專家正研究人體攝取不同份量的三聚氰胺,可能造成的影響。本港專家組昨已回港,會向港府的三聚氰胺專家小組滙報。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梁柏賢表示,內地治療腎結石的藥物,普遍用於鈣性結石。由三聚氰胺引致的結石並非鈣性,本港是否採取藥物治療仍需討論。本港至今只有一名腎結石病童需留醫,病情輕微;威爾斯醫院早前發現的5宗兒童腎結石個案則全部毋須留醫,可靠飲水排出鬆散的腎石,不對健康構成長期影響。
碳酸氫鈉反令腎石堅固
曾治療由澳門來港腎石童的兒科專科醫生陳國浩表示,內地向腎石童處方碳酸氫鈉藥物,令腎石溶解及排出體外,但此舉反而會令腎石吸收周圍的氫氧負離子,變得更堅固及難排出體外,故不宜採取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