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港青少年患抑鬱症<br>世衞推算 不少隱性患者潛伏社區

17000港青少年患抑鬱症
世衞推算 不少隱性患者潛伏社區

【本報訊】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有2至5%青少年患上抑鬱症,以此推算本港最少有17,000名青少年患上此病,但每年到公立醫院的求診個案卻得200宗,反映社區存在不少隱性患者。有精神科醫生表示,青少年患者較多來自破碎家庭,有患者更早在小二已出現抑鬱症狀,家長宜多加留意子女日常舉動。 記者:盧文烈

精神科專科醫生鄧振鵬表示,根據臨床治療經驗,部份抑鬱症患者是由家族遺傳,其他成因包括生活不如意,例如學業、家庭及愛情出現問題等。他指偶爾不開心並非抑鬱症的先兆,但若不開心感覺持續出現,又對周圍事物突然失去興趣,再加上持續出現失眠及胃口欠佳等症狀,便可能患上抑鬱症,「如果呢啲情況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就要留意,症狀越多,患抑鬱症可能性就越大」。

一年只200宗求診

鄧振鵬說,世衞估計全球有2至5%10至19歲青少年患有抑鬱症,若以2%計算,全球有2,400萬青年人患上此病,本港則估計最少有17,000名青少年患者。不過,每年到公立醫院求診的青年抑鬱症個案只有200宗,不少青少年根本不懂得尋求協助,也有家長忽視問題的嚴重。
他表示,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較多來自破碎家庭,部份曾被性侵犯及虐待,雖然多數個案在青春期後病發,但也有小部份人早在小學時已出現抑鬱症狀,患者情況最惡劣會出現幻聽、妄想及自殺傾向,若不耐心醫治,抑鬱症復發率高達三至四成。

中二女生曾萌死念

就讀中二的寶寶,母親是香港人,父親是孟加拉人,由於膚色較黑,小學二年級開始處處遭同學排斥及針對,「成日覺得唔開心,對人生冇晒希望,好事都當作壞事,例如攞到90幾分,會埋怨自己點解攞唔到全級第一」。她表示,曾經在情緒低落下出現自殺念頭,又曾詐病逃學,成績一落千丈;到六年級時情況越來越惡劣,才正式求醫,證實患抑鬱症。經過近兩年治療,現已逐漸康復。其母說,一直誤會女兒因偷賴拒絕上學,後悔未有盡早帶她求醫,「成日叫佢忍住,點知(病情)越積越深」。
勞工及福利局將於本月5日在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辦精神健康月開幕禮,由精神科醫生主講一系列與年輕人精神健康有關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