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南丫島

樂活南丫島

香港235個海島之中,第三大的南丫島的確很獨特,它不是甚麼政府重點發展的旅遊景點,更不是交通便利設施完善的安居地,但這卻又正正是它獨特的源頭。樸素簡單的小島生活,沒有超市、沒有連鎖快餐,島上約8千名居民的生活,平淡得不可以再平淡,近年流行的樂活生活,其實南丫島人早已一直樂活其中。

記者:許維雅
攝影:梁細權

豆腐花阿婆(居住42年)

兩位現年70幾歲的劉生劉太,由1966年從鄉下跑到香港投靠堂兄,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南丫島。42年來生活極簡單,頭幾年耕田,到現在每日風雨不改賣了30幾年豆腐花,榕樹灣阿婆豆腐花無人不識。寄情於此,並非賣豆腐花帶來大富大貴的生活,一間石屋、一個竹棚檔口相伴40年,「以前周圍都係樹同草,邊有咁多屋,路都無呀,仲記得試過每家人要捐$50出來整路。𠵱家多人入來玩,有政府整路,又起多好多屋,唔同晒喇。」有一仔一女三個孫的劉婆婆,阿仔一家住南丫島,阿女搬出香港,仔大女大卻堅持留在島上、每日7點起床煮豆腐花,「唔做仲悶仲辛苦!試過出香港住,又嘈又逼。都係呢度啲街坊好,周圍同人傾吓又一日。南丫島空氣好,住得阿婆舒服,有嘢買,食得阿婆飽飽,阿婆無乜要求,假日有人來玩同我傾吓偈就好開心喇。」

■親製豆腐花多年,製具都十分簡單,隔豆渣木架也是她自製。

■拍照時要求兩人親熱啲,婆婆即刻挽實老公哈哈笑。

老外街坊Bob(居住14年)&JimOrr(居住7年)

這個廣為人知的老外勝地,島上酒吧、芝士店、書店、賣酒士多等都像專為他們而設。Bob和Jim都在港島工作,每日放工總愛在酒吧鬆一鬆,「據我們統計,這裏有來自43個不同國家的外國人,地方細卻因而更親近,放工後飲吓酒交流吓才返家。我們常說笑,由碼頭散步返家,本來5分鐘的路程必定會變了30分鐘,因為沿途都總會撞到好多朋友說幾句。」談到完美小島唯一的缺陷,Bob打趣:「取消星期日的小輪。」怕遊人湧入。起初搭訕,他們的反應是:「No!請不要宣傳這裏,夠喇,唔好引咁多人來呀!」

■Bob(左)、Jim(右)同中間的Fountainhead酒吧肥仔老闆老友鬼鬼。

原居民新一代Kenny(居住31年)

土生土長的原居民新一代,爺爺爸爸是水上人,Kenny由於在港島工作須要輪班,現有兩頭住家,但一星期仍有四日返南丫島,「太耐唔返會唔慣,細個一齊通山跑、玩水、偷番薯的朋友全部喺度,現在仍會約埋出酒吧飲吓酒,邊個屋企有BBQ就叫埋過去一齊玩,這裏最有感情就係人。過節過年、天后誕就最開心,個個南丫島大的都返晒來,有人燒炮仗放煙花,熱鬧如一家人的情況喺市區一定搵唔到。」

■Kenny說若女兒到小學階段,無奈會留更多時間在香港。

■Kenny曾就讀的南丫北段公立小學,「以前可以着拖鞋返學。」

媽咪組:小朋友要去沙灘!

同樣在南丫島住了年半的法國人Laurence同香港人May都係為了個女而搬入:「空間、綠化環境、海灘都係給小朋友最適合的成長環境,小朋友可以經常在戶外接觸世界各地不同的小朋友,心智發展會更成熟。」住了7年中國的Laurence知道自己大肚,同老公決定搬來香港,「我老公首次踏入南丫島就覺得別無他選。在這裏,你會覺得每日都是假期。要搭船麻煩?我老公話每日的工作壓力就靠這30分鐘船程cooldown。」

■Laurence同女兒一齊學中文,希望與本地人溝通更多。

■May經常帶女兒去沙灘。

延伸閱讀

SEENetwork剛推出了一本講述南丫島發展、保育的書,著者Pansy用了半年來出出入入資料搜集,有人物、環境、歷史等介紹。

■《南丫島故事》$78/各大書局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