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之前《飲食男女》炮製客家菜特輯,一直將新界原居民=客家人的媒體,找在下作為其中一名被訪者。後來自己推了不了了之,事實香港客家人雖多,但叫得出名堂的客家館子除了泉章居還是泉章居。而泉章居今天的餸菜與童年往昔印象又有一段距離;就是客家人聚居頗眾在下老家元朗,稍為讓人叫出名字的客家菜館極稀;反正自己不熟客家菜又沒心服口服館子推介,不如退一步做讀者,看看其他專家有啥好推介?結果,似乎除了泉章居仍是泉章居,表示佔香港人口近百萬之大族群客家,屬於「自家人」的館子並不流行也不熱門;怕它肥還是嫌它土?
特輯刊出後,「歡樂酒家」B仔Cici夫婦生日宴客,選當時開業未久位於元朗安樂路水車館里的「自家人」客家菜館,食後嘀咕;早兩個星期知道有這樣一所客家菜館便可推介予《飲食男女》特輯了。(「自家人」舖位前身為一度頗受歡迎印尼菜館,「峇里」)
二弟婦為馬來西亞出生至初中始來港的客家人,家中與長輩以客家話交談,下午仍按傳統吃擂茶,當時她回港也出席,吃後大讚:「真是自家人味道。」鹹、香、肥、惹味,份量見得人……其中幾味惹我再回去細嘗:薑油蒸鹹鮮馬友(老友正記至愛,更以十年荔枝酒陪襯)、蘿蔔豆卜煮鮮門鱔、鹹菜勁辣胡椒豬肚湯(筆者至愛,去風佳)、招牌炒鮮魚麵、缽頭瑤柱三色蛋(就是缽頭二字值回票價)、客家釀豆腐(吃客家菜難逃)、梅菜蒸原條茄子(既富客家菜原味又合素食者原則),梅菜扣肉或鹹菜炆豬肉都必食,但黃酒炒雞是一絕;吃客家嘢無黃酒(不是江南黃酒)菜式,怎算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