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間食肆推出分期付款食飯方式,食客每消費滿600元,可選擇簽卡,然後分三個月攤還。
這個意念相當好,不但吸引顧客「先食未來飯」,還鼓勵他們吃本來不捨得問津的食物。而且,間接宣告那是安全食肆,至少銀行對它有信心,不擔心食客喝下尿素奶、甲醇酒,吃下石蠟飯、蘇丹紅泡菜、福爾馬林火鍋……之後,在三個月內暴斃,欠下的卡數無從追討。
我們的生活早已離不開分期付款,即使日常消費不必分期支付,絕大多數人置業、養貴價車仍需按月供款。生意人向銀行償還貸款,亦是另一種形式的「分期付款」。現代愛情故事,又何嘗不是「先使未來愛」的愛透支遊戲?日後,時間會證明,我們是不是欠愛不還,把愛情故事消費成一筆愛壞賬。
關於分期付款,我認識的一位港男有一個傷感故事。某年某月某一天,他愛上了某位港女,此港女跟別的港女一樣,酷愛名牌手袋,並且用手袋作參照物,比較男人的愛情。比如:「前度男友A從來就沒愛過我,跟我拍拖半年,沒送我一隻手袋。」「前度男友B對我最好,所有的節日一律送手袋給我。」
港男當然不是儍的,他咬咬牙,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隻新款手袋送給港女,港女歡天喜地收下了。但是,那女人很快移情別戀,愛上了另一個「買手袋不用分期」的男人。
愛情結束後,供款繼續中。愛是短暫的,債是漫長的。生活很多時候是一個爛Gag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