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家中看中國太空人漫步的歷史時刻,朋友興奮忘形拍掌大叫,我也陪着她投入情緒。看見中國國旗在太空飄揚,竟也覺得激動。事後再想,人確是感情動物,很容易受集體情緒與榮光牽動。我想,七十年代在天安門看見紅太陽毛主席的人群,不管事過境遷以後如何推翻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沒法否定曾經忘形投入的自己。
只是現在這個時代,人需要把情感與理智分割得更清晰。如何去接受一個情境,一邊廂是千瘡百孔,令人沮喪與絕望,另一邊廂卻是風光瑰麗,充滿情感與勇氣?難道就是那麼直接的天淵之別?家裏有小朋友喝了毒牛奶生了腎石,是否還可以笑意盈盈地說當中國人真光榮?
有時遇到有人苦口婆心跟我說,喂,你別老是批評中國怎樣怎樣,要明白中國人吃了很多苦才走到今天,要欣賞鼓勵而不是打擊云云。但也會有另外一些人提醒我,你啊寫中國城市時怎麼都選取美好的東西。這些人的言論,只讓我發現,人們對於中國這個概念這個國家,時常只有兩種選擇,態度是二元的:支持或反對,美好或醜陋,一味的罵,或是一味的挺。
現實不是這樣非此即彼。沒有預設立場,更不是意識形態先行,只有以事論事。我喜歡參照與比較,開發多重視點。但先入為主的觀念與認知會主導審美,比如鋪着紅地氈的國產航天指揮中心看起來總像人民大會堂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