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威爾斯親王醫院中毒治療中心總監陳恩強表示,本港五宗腎石嬰個案全部毋須接受手術。他們停止進食問題奶產品後,結石會自動「變散」,透過尿液排出體外。全部個案的腎功能沒有受損迹象,結石也沒有破壞其腎小管,「呢啲石缺乏鈣質,所以冇咁硬淨,比一般腎石容易處理。」
驗尿較省成本
身兼港府三聚氰胺專家小組成員的陳恩強引述內地專家指,三聚氰胺引發的腎石大部份體積小如沙粒,尺寸以毫米計算。此類腎石不容易與體內的蛋白及細胞產生化學作用,引發癌症等病變的風險極低,「老鼠實驗係餵咗大量三聚氰胺先會致癌,或者結晶好似一粒膠。」他正研究以檢驗小便的三聚氰胺份量,代替超聲波,為沒有病徵的兒童檢查,有望節省時間及成本。
一名兒科專家向本報承認,因三聚氰胺的結晶體細小,除部份會跌出尿道隨尿液排走外,其他可能阻塞腎小管,大量堵塞可能影響腎功能,屆時腎功能測試也未必測出。動物實驗證實,每公升水只能溶解2毫克結晶體,故難確定飲水可否幫助溶解結石。
去年美國進食含三聚氰胺的寵物飼料的貓狗個案也是因腎小管嚴重被堵塞,導致動物腎衰竭死亡。但三聚氰胺在人體形成結晶體的臨床情況,至今只有內地及本港出現。本港食物及衞生局副常任秘書長聶德權與醫管局兒科及放射科專家,周日到內地了解病童的臨床及治療資料,料今日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