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原本存放在歐美大行的不少機構及高端富裕客群的資金,亦重新釐訂資金分佈停泊的銀行。消息指出,雷曼事件發生後,過去兩周,包括三家發鈔銀行及恒生銀行(011)等本港四大銀行,來自私人銀行大客及機構企業的存款增長顯著激增。 記者:劉美儀
資金歸邊情況反映在港元同業市場,特別是上午資金緊張的交易時段,短息兩價制(twotierspricing)的差異更見明顯。金融管理局指出,因信貸關注令兩價制出現是可以理解的,但相信該局向銀行體系注資後,資金歸邊情況將會有序紓緩。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接受本報查詢,對本地存款近期是否增加及轉移至大銀行的情況時表示,該局待掌握最新數據後才分析。
不過,在金融市場波動下,銀行相互間對信貸狀況存疑及關注,以致加深銀行拆借的兩價制現象,他說是「可以理解」的。
金管局注資 料穩拆息
另一方面,市場關注美國最大存貸機構華盛頓互惠倒閉,擔心或會影響拆息兩價制以至信貸違約掉期(CDS)價格進一步擘闊,他指亦不足為奇。
余偉文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本港同業拆息市場變化,仍會受外圍信貸環境,特別是美國拯救方案的發展影響。
他相信隨着金管局上周注資,令本周銀行體系結餘增至超過一百億元後,將有助拆息放鬆平穩,歸邊的資金亦開始有序回流市場,現階段他未覺資金歸邊情況令市場失衡。
不過,金融海嘯未完,在歐美等市場,金融機構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價格持續有價無市。市場人士稱,以大摩CDS合約價為例,雷曼破產後一度飆升至20厘;東京三菱UFJ入股大摩後,又回穩至7、8厘;但上周五華盛頓互惠倒閉及富通財困,不排除又會令CDS市場價格飆升。
對於有消息指本港機構及大戶存款,從歐美銀行轉移至本地大行,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回應時表示,面對環球金融信貸風暴,資金追尋優質停泊對象(flighttoquality),是很自然趨勢,但不願評論恒生在過程中是否得益。
資金尋優質停泊對象
渣打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亦拒評該行存款近期是否顯著飆升,只表示信貸危機爆發,令外界對資產價值及銀行定位重新思考,並回歸至傳統商業銀行簡約而穩健的存貸服務。
中銀香港(2388)發言人對有關存款增長的查詢,亦同樣不予評論。按金管局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本港持牌銀行的定期存款總額按月升0.6%至3.58萬億元,港元儲蓄及定期存款總額分別為1.1萬億元及1.4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