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短期內難V形反彈

經濟短期內難V形反彈

經兩黨議員修訂和新增條文,喬治布殊政府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終可望在國會過關,開始啓動。但若以為美國以至環球經濟會出現V形反彈,就大錯特錯。
面對金融海嘯的浪頭,美國政府救市,不是長遠振興經濟的計劃,而是穩定人心的動作。華府如意算盤是通過出手打救,恢復樓市和信貸市場信心,若樓市止瀉、信貸市場開水喉,則經濟可逐漸重拾正軌,一俟好轉,政府更將如今低價購入的金融資產以較高價買出,說來是「除笨有精」。
但經濟風暴教訓下,這可能是個樂觀願望。一個簡單例子:華府救市,將兩房收歸國有,但在總值12億美元房產按揭市場,兩房約佔一半,即華府7000億美元用來打救其餘的一半,約6萬億美元市場,夠還是不夠要看市場及樓市是否就此止瀉。
再以前車為鑑,美國政府1989年8月出手打救儲蓄及貸款業,首14個月,股市跌12%,1990年7月開始步入長達八個月的經濟衰退;日本1990年初房地產泡沫爆破,銀行掀倒閉潮,政府以18萬億日圓(約1,680億美元)展開拯救行動,經濟步入「失落年代」,股市至今未攀回高峯,政府仍有90億美元的物業求售。
假如今次救市未能止瀉,則美國可能要繼續發動印鈔機印銀紙救市,後果是美元更弱勢,通脹更嚴重,帶動加息潮,資金轉入債券市場,股市低處未算低。
美聯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