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整個市場都把注意力放到美國政府的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上,國會遲遲未通過方案,令華爾街都屏息靜氣。不少國會議員都認為要用納稅人的金錢去購買無人願意接貨的次按證券,就是要政府去補貼私人機構,並不合理。而且在布殊提出這個議案之後,華爾街也很快就聚集了一大幫群眾,抗議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金錢去救助華爾街的巨頭們,而並無推出幫助窮困人民的措施。在議員的反對聲音和群眾的抗議聲中,我仍然相信這個議案將很快通過。
再有大型銀行倒閉
我說議案將很快通過,並非表示我覺得這個方案很好,或者很希望它通過,只是我觀察到現實環境中的一些因素,覺得所有反對該方案的國會議員最終都會逼不得已地表示贊成。何出此言?我們先來看看從這個救市方案的提出到提交國會審議期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首先,在政府提出這個議案前,雷曼兄弟申請了破產保護。其實當時正有幾家銀行在洽購雷曼兄弟,但因為政府不肯像當初貝爾斯登賣盤時那樣為雷曼兄弟提供包底,所以幾個買家同時決定停止和雷曼的談判,導致了雷曼最終的破產申請。
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後,華爾街像遇上雪崩一樣,受到劇烈的震盪,股市受到重挫。同時,市場上更傳言,下一家出現財政危機的銀行可能是摩根士丹利,頓時令投資市場上一片恐慌。資金爭相撤離股市,再次逃入商品市場,這個時候政府因為擔心金融震盪會無法停止,所以態度開始軟化,最終提出了這個巨額的救市方案。
雖然救市方案已經提出,但卻沒有想像中那般容易通過。也許金融家們和總統布殊也猜不到這個方案會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對。不過,我覺得議員們很快也會做出妥協和讓步。因為就在他們為了千億救市方案爭論不休的時候又有一家大型銀行倒閉了。華盛頓互惠銀行25日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成為美國歷史上倒閉的最大規模儲蓄銀行。成立於1889年的華盛頓互惠銀行,因不堪次貸危機的重負,終於在其成立119周年紀念日這天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儲蓄銀行倒閉案的主角。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尋求出售華盛頓互惠銀行1300億美元存款基本額。
建行應有理想表現
雖然在對救市方案的期待中,華盛頓互惠銀行的倒閉暫未對股市造成巨大衝擊,但如果救市方案不獲通過,這個事件將引發投資者對更多銀行倒閉的恐懼,美國金融市場將面臨崩潰。在銀行倒閉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而市場壓力又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無論國會議員如何努力捍衞納稅人的利益,最終都會作出讓步。如果方案獲得通過,全球股市包括港股也應該能夠受惠,金融股如建行(939)應會有理想表現。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