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債券與銀行存款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債券與銀行存款 - 李兆波

投資債券與銀行存款有些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是把金錢放在他人手裏,即是借給別人,其間收取利息,當中利率的不同,反映不同風險程度。理論上,借出去的錢可以隨時取回,靈活性越高,息率越低;時期越長,息率通常便越高。如果貸款的個體財務越穩健,息率也越低。
銀行貸款予顧客時,都會經過嚴謹的篩選,例如評估其收入的穩定性、負債水平、貸款目的等。
以此為藍本,在購買債券或做銀行存款時,一定要知道有關款項的用途,如果有關款項是用來支付很差的貸款,又或是擔保高風險的貸款,投資者應該卻步。

要了解貸款用途

銀行亦不會把佔其資產很高的比重,貸予一個顧客,因為萬一該顧客沒有能力還款時,銀行便損失慘重。就算是原本質素相當好的顧客,亦可能會出現資金緊絀的問題,投資者亦可學習不要把大量金錢存在一兩間銀行內。
我不太同意說某銀行是第幾大銀行,如果有事就大件事之說。AIG規模不大嗎?WashingtonMutual規模不大嗎?
信心要有,但風險管理要多做。每個人的信心不同,當銀行遇到客戶有財政問題時會收傘,投資者亦有權利收傘,因為那些都是他們貸出去的本金,是他們重要的資產。

有權選擇存款銀行

你願意購買某公司的債券或存款在某銀行,表示你信得過它,相信大家也不會隨便貸款予人。
我從不在某兩間銀行有存款,或者是購買其理財產品,原因是有些經歷,令我對他們的營商手法有極大的保留,當然亦不會貸款予他們!如果你對某銀行或是公司不滿,相信你亦不會把錢放在那裏,這是你的選擇權。
銀行一向得到普遍人士的尊重,亦是很多人理想的工作地方。如果有人問:「我貸款予銀行是因為信得過它,我怕家裏有賊,但如今銀行是否妥善地運用我的金錢?」
監管機構以及過度進取的銀行要好好思考一下,相信更多人會懷念從前的錢莊。
債券(二)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