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改革增值稅<br>券商料助企業利潤增千億

溫總:改革增值稅
券商料助企業利潤增千億

【本報訊】雖然早前已有證券界估計中央政府將會推行一系列財稅措施保經濟,但會否落實以及推出那些項目仍有疑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周六出席夏天達沃斯論壇時,明確表示稅務將圍繞兩方面進行改革,即「全面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及「適時推進資源稅制度改革」,證券界估計,單是實施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改革,已可令企業利潤及現金流增加10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記者:龍婉嫻

受原材料價格飛升及經濟放緩影響,統計局公佈首8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已較去年大幅回落17.6個百分點,跌至只有19.4%,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低於03年以來的平均20%,申銀萬國認為,目前正是推動經濟轉型最好時機,正如溫家寶所言,除特別要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外,政府透過在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不但可擴大消費,更可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推動服務業發展,其影響和意義較企業所得稅改革更大。

減企業投資負擔

增值稅目前是中國的第一大稅種,去年達到1547億元(佔總稅收收入34%),海通證券指,目前只有中國企業在購置生產用固定資產時仍要繳交17%增值稅(包含在購入價內),外資在這方面一直享免稅優惠,改行消費型增值稅,不但可消除中外資稅負不公平,還可減輕企業投資負擔,提高他們的更新改造和提高生產技術的能力和積極性,最終降低出口企業成本,增加產品國際競爭力。
該行指出,生產型增值稅改革,最受惠的是固定資產投入高、耗損快、折舊年數較短的企業,以及在創業期和成長期的企業。由於是由產品增值稅支出上抵扣,故對現金流及利潤影響都不是一筆過入賬,而是按年攤分。

大大提升消費水平

中金亦認同政府對第一大稅種開刀,設備行業及資本開支大的行業最受益,對整體股市影響正面。光大證券估計政府每年財政收入將因而減少2000億元,可考慮透過增發國債抵補。西南證券則估計政府每年減少數目約為1000億至1500億元,此舉直接減輕了幾乎所有企業的資金負擔,增加他們的現金流。
西南證券進一步指,在生產型增值稅完成改革與國際接軌後,消費型增值稅亦將有望邁出國際化步伐,目前國際上,生活必需品(食品、藥品、報紙雜誌、兒童服裝等)很多已實行增值稅「零稅率」,中國仍然對生活必需品徵收13%至17%不等的增值稅,倘消費型增值稅亦實現改革,將大大提升消費水平,並擴大利潤微薄的廠商生產積極性,然而由於涉及稅收減收數目龐大,恐怕政府不會一步到位。

十大受惠生產增值稅轉型改革的行業

‧1.電力、煤氣及水務
‧2.金屬、有色金屬
‧3.採掘業
‧4.石油化工
‧5.造紙印刷
‧6.木材家具
‧7.紡織服裝、皮毛
‧8.電子日用消費品製造
‧9.批發及零售
‧10.機械、設備及儀錶
*排名按對淨利潤及淨資產收益率測算
註:海通證券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