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紙皮箱的人 - 陶傑

抬紙皮箱的人 - 陶傑

金融風暴,經濟衰退,銀行最先裁員,滙豐就裁掉了一千一百人。
外國記者,等在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的門口,專門採訪銀行倒閉後抬着一隻大紙皮箱走出來的CEO,叫做Peoplecarryingboxesoutoftheiroffices──紙皮箱裏是他們平時在辦公室裏的雜物,還有酒櫃裏的名酒、牆上的藏畫、抽屜裏的雪茄。CEO執包袱,場面比將軍澳一個家庭搬家更勞師動眾。
平時一襲不可一世的名牌西裝,現在都穿T恤牛仔褲和波鞋,盡量低調。記者追上去,有的一言不發,有的直認「什麼都完了」,傳媒特別刻薄,還叫來精神病專家等在門口派名片,問要不要心理輔導。
此情此景,勢必影響大學明年報讀商科的行情。香港的大學,讀理工的歧視文科,最近十年,最好的學生都去讀商科,在校園裏已經穿着成中環CEO一樣:女生一套黑衣裙,男生一襲Armani,豪氣干雲,一副大地在我足下的自信。
什麼商科和工管,是就業行情最不穩定的一行,何況進大學,為什麼一定要讀商科呢?看看雷曼兄弟和AIG,這一行的精英,只要冷酷和貪婪,拚命批款放貸,進大學第一年,如果就學會這一套,是對青春歲月的玷污。
因此牛津劍橋這類世界學府,大學本科課程,都絕少設立所謂BusinessStudies,MBA課程是碩士這一級,讓做過幾年事的成年人回來報讀,最好是就業的機構保送,像新力和三星之類亞洲的新興企業,MBA的學費貴,本來一心讓銀行企業的大老闆為你交學費和食宿,不鼓勵自己掏腰包。
什麼時候開始,大學的工商管理成為熱門科?在香港商界,一切美國式的工管課程都屬次要,至緊要懂得中國式的擦鞋。學會擦鞋,不用巴巴的修一科哈佛,反而應重點讀中國宮廷史,再輔以《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劇集全套,就懂得在一個中國人社會商界的生存術。
在大學讀商科,大好青少年,有點浪費了吧?十八九歲的年紀,着成中環人那個樣子做什麼?說不定是最先捧着紙皮箱走出來的一批。做律師醫生,最終為CEO差遣,但當今年的CEO,要接受心理醫生輔導。連大學也成為一座弱肉強食的生態森林,開學第一天,誰是白兔山羊,誰是獅子老虎都一目了然,這個世界,殘酷在這些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