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到市建局提出甚麼重建計劃,大剌剌的說要活化甚麼舊區,活化某些建築物就禁不住眉頭皺。
眉頭皺不是因為它亂花錢,不是因為它的計劃書印製不夠精美,而是因為市建局的活化計劃往往拿走了舊區的血肉,拿走了肌理,拿走了活生生的人;只剩下冰冷的建築物,只剩下虛有其表的現代化管理和裝飾,只剩下人工化了的軀殼。說得清楚一點,市建局的所謂活化其實像為舊區、舊建築物注射福爾馬林(保存屍體的防腐劑)一樣,表面看來差不多,實際上既灰敗又無生氣。
灣仔舊區過去就有多項重建、活化計劃,可整個區除了多了好幾座一塵不染的現代住宅及商業大樓外,整個舊區不是多了生氣,而是逐步褪色;剩下來還有點生氣的只有太原街的攤販區,金鳳茶餐廳等。那些得到保存的舊建築物如和昌大押變成超高檔的餐廳,跟居民沒有甚麼關係。至於所謂新的喜帖街,按設計圖將會變成充滿玻璃屏幕的現代化商場,印喜帖的小生意人恐怕擠不進去。沒有小印刷商、本地設計者的喜帖街,看來門高狗大讓小市民卻步的喜帖街不是跟一具注射了福爾馬林的遺體一樣嗎?
聽說市建局最近又想到要活化旺角及花墟附近的舊樓,想讓瓊華酒樓這類有地道特色的茶樓在旺角重現。為甚麼想讓瓊華酒樓而不是龍鳳、新雅大酒樓重現我並不知道,我擔心的是花墟活化後鮮花、盆栽、植物、栽種架都放在玻璃幕門內,讓人失去逛花市的樂趣和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