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自得其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進入酒店的晚宴大禮堂,阿余已站在台上,唱起懷舊歌來了。他的聲線沙啞,仍不失豪邁氣派。這個晚上,屬於這位師兄的。由他「吹雞」埋位的晚宴,大家都樂意應邀到來,向壽星公道賀,為他高興一個晚上,聽他嘹亮卻不難聽的歌聲,開心爽朗的笑聲。與眾同樂,此之謂也。況且阿余說的清楚:這個晚上,你們不要送賀禮給我,要麼,請把賀禮折現購買我的著作,我會把所得款項全數撥捐公益金。
自助餐晚宴開始了近個多小時,捐款已超過一百萬。說現今一般書的銷路很有困難,看怎樣推銷吧。二百多人出席的晚宴,認購過百多本書,已為公益金籌得港幣一百萬,成績算不錯了。
隨意翻看阿余的大作《余欲有言》,看出點人生道理來。沒有比自己覺得活得寫意更好的了。回顧過去種種,苦的變得甘,酸的變成甜。所謂流金歲月,自我肯定去過日子至為重要。說到「武功修為」,阿余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談到做人,經歷那麼多人生起落的阿余,自能說出一番道理來。那不是空中樓閣之言,是有人生閱歷才能有此體會的,阿余與我們分享的,不是什麼大道理,是緊貼生活的經驗之談。談到過去種種,阿余這樣說:「一個人無論生活得多麼燦爛、精彩、飛黃騰達、富甲一方,到頭來還不是不知不覺地走到自己的盡頭。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人會去送他最後一程,但一段時間過去,會不會有人再提起他呢?甚至有人並不察覺他已悄悄地離開了。
人是為自己而生活,只要自己開開心心,無拖無欠,就可以對自己有個交代。別人怎樣想怎樣講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樣的灑脫,真是文如其人,活得精彩,是阿余的信念,我們的阿余──余錦基可真懂得享受生活。明年、後年的生日晚會上,祇要有機會,相信他仍會登上舞台,繼續用他沙啞而性感的聲音,唱出他的心聲來。
日前收到另一位昔日同窗的著作《不風流處也風流》,相對生命充滿活力,有着飛揚一面的阿余,天均則在沉鬱中仍能有所執着,對風流二字的執着。
書名總會有「風流」二字,這是天均第四次寄來他的最新著作,每次看到書名,我是忍不住笑了,自稱「風流」,可不簡單。天均為我們唸書年代,校內唯一的「才子」,也許祇有他,才配此稱呼。
天均愈來愈懂自嘲之道了,在自序他說得可謙遜,說他「頗有自知之明,要寫煌煌然的文學鉅著,『他生未卜此生休』。
遂百無聊賴,遂忽發奇想,遂閉門推敲,作餖飣小文若干,也算是『不風流處也風流』,從頗輸文采,極遜風騷的沆瀣紅塵,勉力採擷了些微或嫌青澀的智慧果,湊成一部人生感歎錄。」
所謂人生感歎,是天均對世事種種的一種反應,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經歷了人生種種,我們總可以因而說出個道理來。
遂有接近智者的想法了,看天均怎樣說無聊:「世人最無聊之事,第一是呆看牆上新油漆漸亁。其二是傻望花園裏『春來草自青』。第三呢?是應酬!」
阿余的「火麒麟周身癮」性格,相識滿天下,出席一切有關活動,不算是「應酬」。能樂而忘返的,怎算無聊活動呢。如今人到中年,阿余追求的是「做到心安理得,隨遇而安這境界。」

在這世代,悲觀也好,樂觀也好,天均與阿余皆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而活,真的是好,其實沒有比這樣活下去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