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本港大學積極在內地參與商業活動,成立的公司名目一大籮,香港理工大學成立的理大企業有限公司,其轄下一間附屬公司的主席,近日被投訴擅自用「香港理工大學」之名印製卡片、設立網站等,企圖誤導外界,魚目混珠以方便個人招商。理大副校長呂新榮承認有關做法不當,但校方只向該員工發警告信了事,理大校董會成員李向榮認為,校方應成立委員會跟進,不應由一、兩名高層定奪。 記者:梁美寶
有知情人士向本報投訴,指本身是理工大學電腦學系的一名陳姓研究員,他也是理大轄下的理大企業有限公司附屬公司ISM公司主席,並活躍於上海附近的江陰市一帶,設立了「ism-polyu.cn」網頁。
研究院只有虛名
據稱,理大近年在江陰市設立了一間「江陰理大研究院」,但據悉它沒有註冊,也不活躍,但陳姓研究員卻在卡片印上香港理工大學的校徽、理大的地址,並在名片印上「江陰理大研究院」之名,又自稱是理大教授,誤導以為江陰理大研究院與香港理工大學有關。同時,雖然理大附屬公司設有ISM香港公司,有人卻開設一所名稱與ISM近似的「ISM中國有限公司」,疑魚目混珠,方便在內地經商。
理大副校長呂新榮稱,理大於07年1月曾與江陰市簽署合作意向書,並設有「江陰理大研究院」,但校董會後來決定集中在深圳發展,故該研究院只有虛名,沒有實體也沒有註冊,去年中開始更不再有活動。
對於有員工在名片印上理大標籤,呂新榮稱,ISM公司與理大沒有直接關係,它只屬理大企業有限公司旗下的附屬公司,不能簡單指是理大的附屬公司,更不可盜用理大的標籤,否則可被法律追究。至於該名員工,理大指已多次口頭予以警告,後來決定向他及其公司發警告信,以作懲罰。
理大民選校董會成員李向榮認為,若校方認為員工犯錯,應成立委員會,由多位成員決定他是否違犯或是否需要執法機構跟進,不應單由一、兩名高層定奪。
不擅營運:半數附屬公司1年倒閉
大學要增加收入,方法之一是將教員的研究項目開發成市場產品。理大副校長呂新榮指,理大現設有19間附屬公司,主要以研究成果轉化成商品或銷售等,總資本高達9000萬元,但這些公司死亡率高達50%。
改變監管規例
理大高峯期一度約有22間附屬公司,但近年其中兩、三間已經結業,只剩19間。他指,許多教員懂研究、但未必懂得營銷技巧,不懂得賺錢及營運,令有關公司死亡率高達五成。
呂新榮指,理大以往管理該類公司,必須持有20%股份及派員擔任公司董事,以監管其運作,靈活性較低;為增加靈活性及加速附屬公司的增長,理大決定改變監管規例,股份持有量變成20%或以下及不一定派員工任董事。他更希望未來兩、三年可增開至50間公司。
至於會否擔心被合作夥伴騙財,呂新榮說:「我哋揀partner會小心,查清楚佢哋底細。」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