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毒奶事件不斷蔓延,政府雖立法制訂食品含三聚氰胺上限,但拒絕公佈化驗後未超標但仍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名稱。有市民昨致電電台節目炮轟政府,對不含三聚氰胺的食品不公平,剝奪消費者選擇「零」三聚氰胺產品的權利。
當局稱需時間人手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昨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現時政府化驗所技術上可化驗到少於百萬分之一含量的三聚氰胺,但所需的人手及時間,會較現時增加兩至三倍。若因而延遲化驗程序,未必對公共衞生有好處。現時本港對三聚氰胺的規定,是全球最嚴謹。
市民洪先生致電同一節目時表示,政府只公佈所謂「合格」的樣本名稱,但卻不公佈是否含三聚氰胺或其含量,對其他「零」三聚氰胺的產品不公平。「消費者一定揀零(三聚氰胺)嘅產品,點解唔公佈。」
周內完成全部化驗
梁卓偉回應指,現階段未完成所有奶類製品化驗工作,希望先完成有關化驗,令市民知道那些產品可安全食用,才與政府化驗所探討,是否可就所有產品,公佈三聚氰胺的實際含量,未來一周會完成所有奶類產品的化驗。現時政府化驗所每日化驗約100個樣本,較以前做30個樣本,投入約多4倍時間及人手。
聽眾高小姐投訴,一周前已向食物安全中心查詢由日本直接進口的森永嬰兒奶粉的化驗結果,但一直未見食安中心公佈有關結果。梁表示食安中心已處理有關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