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怪病 加班飲咖啡後發作<br>白領無端手腳震

先天怪病 加班飲咖啡後發作
白領無端手腳震

在一個公開演講上突然變聲,聲音變得顫抖,自然令人印象分盡失。原來有些聲震與緊張無關,屬先天性問題,即使非常平靜,一樣會出現手震、聲震,甚至頭震等反應。有家庭醫生指出,刺激飲品、極度疲勞、壓力等也會令顫抖加劇,更有年輕白領每次加班飲咖啡後便發作,影響工作表現。記者:鍾麗霞

很多人誤會手震是緊張的產物,家庭醫生羅頌敏估計每100人中,便有5人因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Tremor),出現手震、腳震、聲震,甚至頭震等症狀,雖然不是大病,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影響,卻會帶來社交不便及尷尬。

家庭醫生羅頌敏表示,受手震困擾的人執筆寫字也會受影響,而取水杯(右圖)最易發覺手震問題。

怕被取笑謝絕應酬

羅頌敏說:「佢哋攞起匙羮、筷子會震得好厲害,有人會唔敢去party,怕俾人見到攞酒杯手震,或者好怕同唔熟嘅人一齊食飯,亦有病人因為手震做唔到精細嘅工作要轉行,有家庭主婦因為手震時不時會倒瀉湯同餸。」羅稱有外國研究發現有顫抖問題的人,因怕被人取笑而出現社交退縮問題,有患者甚至從此謝絕應酬,變得越來越孤獨。
18、19歲及35至45歲是兩個發病的高峯期,但估計不足一成人求診,患者多數是身體檢查時順道問症而發現。羅頌敏表示,此病成因不明,約一半患者有家族史。曾有一名24歲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每逢加班飲咖啡後雙手便顫抖不已,但休息過後又會不藥而癒,有一次因感冒求診而順道查詢手震問題,細問之下發現其父同樣受手震困擾。由於病情不嚴重,只需戒掉咖啡、濃茶及多休息,便可減少發作次數。

誤會患上柏金遜症

不過,不少有手震患者擔心自己是患了柏金遜症,其實,原發性顫抖症與柏金遜症的手震有很大分別,前者多在動作進行時手震,例如夾餸、飲水、寫字、化妝及剃鬚等,但柏金遜症的患者則在手部靜止時手震,柏金遜症患者會同時出現記憶力衰退、語言困難、動作緩慢等症狀。然而,手震也可能是甲狀腺疾病、重金屬中毒、藥物副作用引發,故患者需接受詳細檢查才能確定病因。
輕微的原發性顫抖症可透過戒飲刺激性飲品、多休息、減輕壓力、加強手部肌肉鍛煉等,改善手震的問題;若病情嚴重,例如出現頭震,或因聲震影響說話,可服食鎮靜劑、治療血壓及癲癇等藥物,一般可減輕七至八成病情。

研究發現
飲酒有療效 短暫減顫抖

手震患者可能試過,當參加公司的重要酒會時,心情自然緊張,令手震加劇,但酒會期間「兩杯落肚」,手竟停止了顫抖,緊張情緒也緩和。
原來近年有醫學研究發現,酒精可以令身體的顫抖暫時消失,對改善原發性顫抖症有短暫效用,療效可媲美藥物。但因會引致酗酒的副作用,故不鼓勵患者使用。

飲奶茶咖啡可引發

近年多項內地及台灣研究發現,奶茶、咖啡、吸煙等刺激性產品,可引發身體顫抖症狀,但酒精卻可以減緩顫抖。綜合三項研究結果顯示,酒精對七至九成患者有效,而藥物則對約八成患者有用。但隨着酒精在身體的影響逐漸消失,顫抖症狀又會再次出現,屬「治標不治本」的治療,而且長期依賴酒精會損害健康,例如破壞肝臟功能,故不能用作第一線治療,醫學界仍鼓勵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多休息及戒刺激性飲品改善不適。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