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互聯網助謠言大行其道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互聯網助謠言大行其道 - 侯聯貴

古人有云謠言止於智者,但似乎不能應用於現代社會。若事件與個人身家性命有關,很多人均會「寧可信其有」,一於別理謠言真偽,總之自保為上,尤其是在這個謠言也以光速散播的年代。
執筆之際,身邊的同事說收到網上訊息和手機短訊,傳出某某銀行不穩當並且分分鐘出事的消息,這位同事也不理箇中究竟,在辦公時間也趕到該銀行提款。筆者在該銀行有個出糧戶口,另一位同事則建議筆者:「不如去銀行看看」,但筆者沒有理會,繼續工作。稍後,筆者便見到該銀行發出的闢謠聲明,金管局和政府高官也附和,似乎這是一宗惡作劇。
以往,銀行出現擠提的消息,通常是以訛傳訛,以人傳人方式,一傳十十傳百的幾何指數上升。再加上人心虛怯,謠言便大有其市場。

以人傳人 光速散播

在互聯網和流動通訊世紀,謠言更可以以極速散播,第一步是網上有人「透露」消息,然後有人附和(雖然可能是同一個人),消息也再互相轉貼,再進一步連手機也互相發出短訊,人人收到多方訊息(雖然源頭可能只是一個),雖然半信半疑,但也別理三七廿一,見到很多人(消息也主要來自網上新聞)跑到銀行提款,自己也別怠慢,結果也成為了消息傳播的一部份,加速了謠言的散播。
不少社會學者都希望研究謠言的傳播,但以往要分析人傳人的傳播方式,依賴相關人士的自述,結果不太理想。
在互聯網和手機新世代,由於網上文字的紀錄較容易找到,互聯網內容便成為研究謠言傳播的主要「文本」,「文本」的出現也帶動了研究和理論的發展。
學者也因此開始掌握了參與謠言傳播者的心理和想法,也為謠言傳播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框架,更為日後進一步的研究奠下基礎。

好好掌握 有利宣傳

別以為這只是象牙塔學者關心的題目,謠言之所以有效的把網上的訊息轉化為行動,有其背景因素和客觀原因,若商業機構能對之有一定掌握,對其市務宣傳和推廣產品大有幫助。
此外,政治人物及組織社會運動的人士,亦希望了解有效透過網絡傳播消息的要訣,從而達致其所要求和爭取的目標。今次香港銀行極速傳播謠言,似乎也值得本地學者研究研究。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