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甚麼年齡、性別,全港7百萬人都一定聽過「賽馬會」,未夠年齡賭的小朋友唔識?每個周末爸爸霸着電視睇馬、媽媽話今期有六合彩金多寶、哥哥睇波爭住上網要落注……沙田馬場更是約60萬人口的沙田區的開荒始祖,一路陪伴着沙田居民成長。10月7日就是沙田馬場落成三十周年,這30年來的變遷、難忘、愛和恨、輸和贏,一一由他們說起。
記者:許維雅
攝影:王文忠(部份相片由香港賽馬會提供)
1978年10月7日祿怡衝線
沙田馬場開幕日,灰馬「祿怡」成為第一次贏出「沙田盃」的馬王,衝線一刻贏出成個馬位。
馬主 祿怡馬主30年愛與恨
今年81歲的容永道是退休會計師,他與羅兵咸合併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國際著名四大會計師行之一,他的愛駒「祿怡」更曾為沙田馬場寫下光輝的第一頁。拉過34次頭馬的容生,私人名下曾擁有過11隻馬,由祿怡勝出沙田馬場開幕日的首項錦標賽「沙田盃」開始,他就見證着沙田馬場這30年的改變。「祿怡出賽31次,只有3次三甲不入,取得15次冠軍,我錫到佢燶,並非因為錢,我係真心錫佢。佢82年退役,我出錢養了佢10年,先後放佢在DragonHall、上水BeasRiver過退休生活,有地方佢跑,仲畀錢請騎師操佢幫佢保持狀態,我定時定候帶一大堆紅蘿蔔去探佢。」祿怡帶給容生的歡樂從他細說一點一滴時表露無遺。有愛亦有恨,「最唔開心馬會的HandicapSystem,曾經要我隻祿怡孭154磅出賽,8歲仲要比隻4歲馬孭重30磅讓賽,十分肉赤,唔希望搞到要人道毀滅的下場,最後我決定retirehimatthetop。令我遺憾的,還有馬會刪除了祿怡的比賽紀錄,明明時間一樣,即使之後有馬跑同樣時間,都無理由刪除我隻馬個名。」時代唔同,人事都已變,容生慨嘆又無奈:「我好懷念30年前馬會的架構,以前做fullmember係身份象徵,做馬主要有相當class,𠵱家係人都做得。潮流要大眾化,鼓勵團體申請買馬,吸引更多人參與賽事,為確保投注額,無可厚非。但睇見𠵱家拉頭馬,閒閒哋20人走埋去,張相越拉越闊,隻馬同騎師細到影都無!加上𠵱家養馬的人心態已變質,好多馬主當馬係搵錢機械,我話你知,養馬一定蝕本,買隻馬閒閒地500萬,養馬費平均二、三萬一年,你計吓要贏幾多次頭馬先回本?」
練馬師 與馬不分離的一生
葉榮光(Leo)由78年沙田馬場落成就加入馬會,一做30年。現任吳定強馬房助理練馬師(俗稱No.2)的Leo,今年50歲,半世人與馬為伴,卻稱起初不是愛馬之人,「後生時無所事事,決定入行因為覺得馬會係鐵飯碗。初入來,周圍只得一個瀝源邨,開工要由沙田火車站行路軌返宿舍,𠵱家乜都變晒,馬房都多了幾倍有24個。」30年來,做過釘甲匠、馬伕(馬房助理),一級一級升到現在No.2,「由英皇御准到自己御准,改變真係好大,樣樣講求制度化,操練時間又密,返工時間監管得更嚴格,一定要4點前返到去。咁多年最難忘係94年5月15日第一次帶『勝利拍檔』去日本參加安田紀念賽,雖然贏唔到,但好開心香港馬第一次過日本跑,又感受到日本馬會的細心、專業及幹勁,更見識到外國人點照顧隻馬。」每日面對比賽,對他人生影響甚大,「我成世人青春在此,所得益不是有錢買得到,人生觀都有改變,每樣事都訓練得認真對待,同時亦學懂看透贏和輸,人生要經歷的比賽比別人多,好多事都係能力控制之外,盡力便可,唔同以前咁睇唔開。」
馬評人 8歲唔睇卡通睇賽馬
自稱8歲開始睇馬因為屋企人做報館,沙田馬場開幕後,周末返屋企扭開電視,唔睇卡通睇賽馬。89年開始接觸馬評工作,為《大贏》馬報寫馬評的豪仔,由600隻馬講到現在1,200隻,經歷馬場不同年代,作為馬評人,相信有造馬黑幕嗎?「時代唔同,馬會透明度高咗,知多好多但又知唔晒,加上馬迷知識多咗,起了監察作用,唔似以前的馬圈風暴咁離譜。當年有騎師到終點前一刻拉停隻馬都試過,𠵱家馬會動作慢啲都俾人嘈。」馬評人畀貼士馬迷,相信自己眼光又點會唔落注?豪仔笑稱「我哋呢行一定有賭,最勁試過中三重彩贏9萬元,我唔識賭得太複雜,越複雜越易輸錢,我係貼邊隻跑出的馬評人,另一類馬評人係教人點買馬,睇賠率利用賭法贏錢。」
員工 棵棵樹我都有份種
由沙田馬場第一日開幕做到出年退休,見證住馬場和沙田的發展的蓮姐,馬場以至彭福公園周圍的花草樹木都由她一手包辦,「以前要種樹,大大棵搬落斜路,日頭曬大雨淋,30幾度啲蒸氣攻上來,好陰功㗎!馬場當年起好請人種樹,我咪走入來做囉。我以前識唔識種樹?我耕田㗎!圍村大,點會唔識!」做了三十年,對沙田馬場,蓮姐自言沒有大喜大憂「最開心係以前六、七十人一路種一路傾,日子過得好快。𠵱家啲樹種落晒都唔使咁多人理啦,得番20幾人。馬場畀啲乜我?哈哈哈,乜都有啦,有錢囉!日日返工對住啲花咁多年都有感情,由一堆黃泥變到𠵱家周圍有花有樹,第時會返來探吓工友啦。」
沙田馬場十大事件簿
1973/12
興建沙田馬場工程全面動工,花了4年10個月時間把沙田海一段水域填為一座大馬場。當年這項香港最龐大的單一填海工程,採土1600萬噸,夷平沙田4個山頭,填海獲地達250英畝,成為整個沙田新市鎮規劃的延伸龍頭。
1978/10/07
沙田馬場落成,當年港督麥理浩爵士伉儷為馬場落成揭幕。當天共有6場賽事,三屆馬王「祿怡」於當天勝出首項錦標賽「沙田盃」。
1986/10/22
英女皇蒞臨沙田馬場主持「女皇盃」頒獎。
1997/06/15
10場賽事投注額超過2,542,642,000元,成為歷來最高。全因三T約7億彩池將不會累積帶到回歸後的香港賽馬會,吸引馬迷瘋狂投注,容永道也用了260萬大包圍這次三T賽事。
1997/09/06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首個賽馬日,首屆特首董建華主持開幕及作第一場賽事「特首盃」的頒獎嘉賓。
2000/02/07
這天是千禧年初三賀歲賽馬日,沙田日場的入場人數高達102,642人次,成為歷年之最。
2002/12/15
這天香港國際賽事日中,香港賽駒於4場國際賽事中取得3場冠軍,揚威國際馬壇。
2003/08/31
全球最闊的彩色大螢幕啓用作直播,方便馬迷觀賞,更榮列健力士世界紀錄。
2004/11/14
改建後,全球首個設有可開合天幕的馬匹亮相圈(俗稱沙圈)啓用,耗資約4億元興建。
2005/04/24
「精英大師」取得第17場連勝紀錄,創下賽馬比賽歷史。
小八卦
馬名叫「輸梗」得唔得?
馬名經常成為討論話題,朋友好奇改啲反常馬名,唔知得唔得。原來馬會只有3大原則:必須4隻字內、不能用以往馬王的名字、不可有宣傳字眼。但副練Leo卻哈哈大笑未聽過有馬主倒自己米:「叫『輸梗』?點會有人改個名俾人笑㗎,養馬的人都係要威要贏。唔知得唔得,最後都要經馬會審批。」
馬匹身價升100倍
以前買馬只可以由馬會安排,只有高價馬5萬元、平價馬2.5萬元選擇,77年之後才有自購馬,馬價亦開始越升越高,現在約500萬元一隻,30年漲價100倍。
78年生有機贏金幣
香港賽馬會將於9月28日在沙田馬場舉行大型慶祝開幕禮,除有運動員及歌手表演外,當日於第5場賽事開跑前入場的人士,可獲贈一代馬王「祿怡」的珍藏版相架乙份,而1978年出生的人士就有機會贏取價值港幣3,000元的「沙田馬場三十周年」紀念金幣乙枚,場內更會有限量版「沙田馬場30週年紀念封」發售。
馬會顧客服務熱線: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