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豆腐、豆奶等大豆食物含豐富大豆異黃酮素,有效改善血流量及血管彈性。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證實,血管栓塞的中風病人每日補充80毫克較高劑量的大豆異黃酮素,血管功能明顯好轉,血管發炎情況減少,但未能夠證實可預防中風。
港大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謝鴻發表示,以往也證實大豆食物對血管有益,但最新的研究證實大豆異黃酮素有助改善中風康復者的血管狀況。逾100名因血管栓塞而中風的長者參與研究,其中50人每天進食80毫克大豆異黃酮素;與52名進食安慰劑的中風患者對比,為期三個月,研究期間會量度患者手部血管的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進食大豆異黃酮素的患者,血管的彈性較對照組有明顯改善,相信與大豆異黃酮素能減少血管發炎有關,尤其對改善吸煙患者的血管較顯著;但研究未能證實大豆異黃酮素具抗氧化功效;進食與否對患者的血壓及膽固醇並無太大分別。研究結果刊於最新一期歐洲心臟科期刊網上版。
豆亁含量較豆腐高
謝鴻發強調,參與研究的中風人士病情已穩定,其間如常服食藥物。研究未能證實進食這些補充劑可預防中風,但他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大豆類食品,例如豆腐及豆漿等。
不過,一杯200毫升的豆漿只有約2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豆亁的大豆異黃酮含量較高,100克豆亁有67毫克大豆異黃酮,較同等重量的豆腐多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