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網上購物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網上購物 - 尹思哲

前天打風,可以提早回家,我跟維奇一起搭車離開。強風勁吹,雙層巴士內氣氛凝重,我們便扯東扯西,聊聊鞋子,又聊上網。忽然間,維奇問道:「香港地租出名貴,世界上數一數二,為何本地的網上購物始終不能成為主流?」
好問題!這麼多人埋怨香港租貴,網上開店不是能節省租舖的成本嗎?究竟是網上開店的效益不彰,還是地租貴得物有所值呢?
維奇再說:「我在美國時,到店子看鞋、選款式、再試穿,知道尺碼後,便回家上網購買。」「不是吧?那個店的服務很差勁嗎?」「不,網上購物最多便宜一半,我總不成跟錢作對吧?」我沒話說,維奇還要補多一句:「還有人送貨上門呢﹗」

新舊經濟模式起衝突

從這個銷售過程來說,零售店豈非完全補貼了購物網的宣傳和售前服務成本?一家店舖,燈油火蠟,夥計人工,還有最昂貴的租金,可真是賠了客人又折兵。
維奇還抵死地說:「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購物網的貨倉,就在零售店的旁邊,這麼巧。」後來跟利世民聊起,他說在本地買車,間中也出現這種情況。買家試完車,挑好型號,說聲再見,然後再上網找賣家,節省佣金。
試完鞋回家上網購買,我們看起來滑稽,當局者可能很沉重,說到底,這又是新舊經濟模式衝突的小案一宗。假如你是舊經濟業者,你對新經濟業者們,很有可能,已經是恨之入骨。
以美國為例,Walmart最近聯同其他大型零售商,訴諸法律,聲言很多貨品被盜竊後,贓物被放到互聯網拍賣,他們希望以後能跳過執法部門,直接向網上商店例如eBay發出通告,即能取下疑似贓物的貨品。

難判貨品是否贓物

事實上,傳統零售商和網上商店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零售商僱用專業買手入貨,以判斷貨品是否贓物。至於eBay,則比較沒人把關,出售甚麼,基本上任由用戶自行提出。到底是否贓物,eBay基本上沒法知道,不過在壓力下,結果eBay背後聘用網絡偵探,專門調查網站上的問題商品。
我很奇怪,如果賊人寫網誌出售贓物,難道連BSP和ISP都需要負上責任嗎?

尹思哲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