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腎結石風險同樣高<br>學者促規管氰尿酸

增加腎結石風險同樣高
學者促規管氰尿酸

【本報訊】毒奶風暴迫使港府緊急立法規管三聚氰胺,但法例卻存有漏洞。有學者指出,當局只為三聚氰胺含量制訂法定上限,其他增加腎結石風險的同類物則不受規管。食安中心回應稱,會在適當時候立法規管三聚氰胺的同類物。

兩隻同食更加危險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認為,當三聚氰胺與其同類物「氰尿酸」結合,就會形成腎結石。三聚氰胺接觸泥土的細菌後,部份可變成氰尿酸,兩者結合大大增加腎結石風險,「如果兩隻一齊食,就更加危險。」
中文大學生化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氰尿酸是用於拒火劑的化工原料,同樣可像三聚氰胺般,在蛋白質測試提高檢測水平。他不排除不法分子使用的三聚氰胺混有氰尿酸等雜質,「大家都係亂溝,攞三聚氰胺亂溝落啲奶度,買番嚟嘅三聚氰胺本身都可能係亂溝出嚟,純度唔高。」港府為食物制訂的法定上限應為三聚氰胺及其同類物的總和。

食安中心考慮規管

食物安全中心較早前聲稱,基於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建議制訂三聚氰胺法定上限,即人體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上限應為0.63毫克。但FDA的資料顯示,此攝取上限包括三聚氰胺的同類物。該中心昨回應稱,將在適當時候考慮立法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