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區政府對毒奶粉反應仍然「可恥地慢」 - 李怡

蘋論:特區政府對毒奶粉反應仍然「可恥地慢」 - 李怡

全球許多國家與地區,都對中國奶類產品採取全面禁止進口措施,香港才加快應變。曾特首昨天表示,會成立專責小組,商討飲了有問題奶粉的應變計劃,包括是否加強立法;並向內地了解是否有其他產品受影響。
所謂立法,是昨天刊憲規管奶類產品的三聚氰胺含量。但內地食品出事非首次,三年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已要求政府制訂食品回收法例,即使某些食物成份及添加劑不在禁用之列,只要政府認為會危害市民健康,就要強制回收。但三年來李華明就此問題一再重複向政府申述,政府都沒有反應,直至這次毒奶粉事件爆發,政府才提出立法。
至於曾蔭權說向內地了解是否有其他產品受影響,則答案很簡單:只要內地未揭發出來,則向內地當局了解的結果,回答必然是:絕無問題,可放心食用。就在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前幾天,中央電視台還特別製作出一個叫「中國製造」的節目,宣傳三鹿奶粉經過1100道檢測程序,絕對安全可靠。電視節目並宣稱,內銷食品合格率達90%以上,外銷食品合格率更高達99%。因此,向內地了解的結果,必定如周一嶽上周叫市民放心飲蒙牛一樣,不會有任何意義。
特區政府顯然沒有吸取03年沙士的教訓。當年特區政府對沙士疫情的反應,被中大醫學院教授梁秉中批評為「可恥地慢」。03年2月廣州旅客在京華酒店病發身亡,3月8日威院醫護人員出現沙士病發,3月12日世衞組織宣佈香港爆發沙士,但當時的衞生福利局局長還指外界誇大,堅稱香港無爆發疫情。現在的情況也一樣,三年來內地不斷出現問題食物,特區政府仍不願就回收問題食品立法。這次內地爆發毒奶粉事件,食物安全中心公佈一些蒙牛、伊利、雀巢食品三聚氰胺為「零含量」,但本報委託檢測中心化驗結果就含量超標。各大超市和藥房立即宣佈回收六款奶粉,但食物安全中心反應就比超市遲鈍,沒有立即要求回收有關產品。腎科專家蔡堅說,政府要負很大責任。

從沙士到毒奶粉,特區政府何以所有反應都慢三拍?這不是政府官員的感官與常人有異,而是擔心採取甚麼措施會得罪北大人。對沙士如是,對毒食品也如是,因為禍源來自北方,而特區政府的權力來源也來自北方。特區政府的權力也同毒食品一樣,有同一個禍源。對來自美、英、日的有害食品,特區政府總能果斷禁制,但對來自北方的疫症或毒食品,就除非內地官方公佈,特區政府不會自行採取隔絕措施。
回歸十一年來,特區政府看着北大人臉色做人的治港方式可說一以貫之。甚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即使不完全是空話,至少也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中央「查找不足」之下,董伯被勒令「腳痛下台」,更是盡顯中央權威,曾特首還能不比董伯更乖乖聽話?《基本法》規定的07年後改變選舉方式的程序,也被中央的連番釋法踐踏得無影無蹤。《基本法》第22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也早成為中央與特區政府以至香港人都不再相信的「空話」,要不然,為甚麼傳媒報道中聯辦赤裸裸干預香港選舉、干預自由黨今後角色這樣具體的干預,中聯辦、特區政府都沒有回應呢?
香港許多市民,對政治、對落實普選、對特區政府的權力來源也許不那麼關心,但當我們想到,特區政府的權力與毒奶粉都有同一來源的時候,若我們明白倘不認真落實《基本法》特別是第22條,那麼全港排隊驗腎的恐慌仍會在日後不斷發生,我們能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漠不關心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