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低金融海嘯對美國銀行業造成的破壞,聯儲局不斷出招紓緩業界資金壓力,昨又再獻新猷,新措施主要涉及三方面,包括放寬股東持有銀行股的上限、允許部份投資者佔有董事局席位,以及放寬投資者與銀行管理層進行溝通。分析師稱,此舉可鼓勵私募基金和國家主權基金入股美國的銀行。
鼓勵私募主權基金入股
根據過往規定,投資者若持有美國某銀行25%或以上股權,有時甚至只持有10%股權,聯儲局便會將其定性為「銀行控股公司」,直接進行規管,並限制其在外國的投資,以免投資者濫用其銀行權益為其非金融投資謀利。聯儲局昨發聲明說,投資者可持有某銀行最多33%股權,而不會被視為控股股東。
對於銀行董事席位的政策,以往投資者若持有15%具投票權的股份,可擁有一個董事席位,而不會被視為控股股東,根據新例,倘若另一持股更多的大股東是銀行控股公司,該持有15%的股東可能獲得兩個董事席位。
此外,儲局亦放寬投資者與銀行管理層溝通的空間,當局過往禁止非控股股東與銀行行政總裁等高層人員對話,以免他們為本身利益而影響銀行政策,但聯儲局昨表示,現已放寬了此限制。
美國銀行家協會(MBA)行政總裁EdYingling說,儲局的措施可望促使私募基金投資美國一些銀行控股公司。
地區銀行料成併購對象
另外,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轉型為銀行後,須積極吸納存款,摩根大通分析師亞歷克索普洛斯說,地區銀行有望成為大型金融機構的「午餐」。彭博社資料顯示,金融業今年來已超越採礦業,成為併購活動最多的行業。
LadenbergThalmann分析師博夫說,大摩和高盛會透過出售存款證等金融產品吸納客戶存款,事實上,美國許多小型銀行都會願意賣盤予大摩和高盛。高盛發言人稱,若有值得吸納的銀行資產或會透過集資收購,但現階段無意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