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本野村證券前日購入雷曼兄弟亞太區業務,雷曼迷你債券苦主原以為有一線生機獲救。不過,野村國際香港發言人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稱,肯定不會將香港市面上逾125億元雷曼迷你債券孭上身。
發言人表示,野村是次交易與雷曼在港一切交易資產和債務無關;在港推售由雷曼作掉期擔保的迷你債券,雷曼發行的窩輪以及其他結構性金融產品,並不包括在收購範圍內。她強調,野村同意購入雷曼亞太業務的人力資源,野村主要對雷曼亞太所有3,000名員工(包括香港、日本和澳洲)提供轉職安排,未來亦會商討如何將雷曼亞太的客戶,轉至野村繼續運作,實際業務整合時間則有待安排。
因應雷曼在港推售的零售結構性票據產品事宜,金管局表示,增設的電話熱線,在昨天首日共收到286宗投訴。
證監會的熱線則接獲960宗查詢及170宗投訴,該會昨晚亦公佈,在港以雷曼作掉期擔保人的未到期票據總值127.3億元,其中由PacificInternationalFinance發行的迷你債券共125.7億元。至於以雷曼為參考機構的未到期信貸掛鈎票據約值29.12億元,由Constellation發行、星展作安排行的「結構性零售債券系列」則佔24.55億元。
民主黨候任立法會議員甘乃威聯同約50名雷曼迷你債券苦主,昨日上午11時半到金管局遞交首批共660宗的投訴個案,涉資6.86億元,最大一宗達1,500萬元。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說,港府目前未有解決問題的方向,惟當局下一步或研究改善監管條例,「但都幫唔到𠵱家嘅投資者。」
民主黨明日上午11時將前往消委會請願,冀透過集體訴訟向銷售機構索償。消委會的消費者訴訟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港大法律系教授陳文敏向本報說,雖然本港法例上未有集體訴訟機制,但消委會多年前曾就金獅影音中心影碟券預付事件,引用代表性投訴個案,為一群消費者追討賠償。
消委會拒評索償可行性
陳文敏拒絕評論是次雷曼事件集體索償的可行性,僅強調消費者訴訟基金是否接納個案加以援助,主要考慮控訴是否涉及重大的消費者利益,以及個案勝訴機會,與索償金額多寡無關。一旦勝訴,投訴方或須象徵式回撥一定金額至訴訟基金,最多為獲賠金額的50%,惟沒有既定回撥方程式,最終金額視乎基金委員會裁決而定。
陳文敏強調,消費者訴訟基金一旦接納個案,不設援額上限,又指該基金「冇錢隨時搵政府注資」,並無資金壓力問題。他續稱,有關雷曼苦主亦可向法律援助署申請法援,與消委會不同的是,該署會先就申訴人的資產定下門檻。
10月23日前政府定應變
【本報訊】政府高層對於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高度關注,但是現階段政府無意承擔賠償的責任。加上現時政府手上所掌握的資料有限,暫時仍然未能弄清楚有多少投資者受影響、最終可能的虧蝕金額,以及債券有多少抵押品等,所以政府內部正全力計算及收集有關數據。
未派息才啓動清盤
消息人士指出,現時政府要面對的第一條「死線」,就是10月23日由星展銀行安排、Constellation發行的「結構性零售債券系列78至81」按例必須支付季度息。該等債券是與一籃子共八間外資大型企業的信貸狀況掛鈎,當中包括雷曼。雷曼宣告破產將觸發債券引發信貸違約事件,但在法理上,以首次未能派息才啓動清盤程序。
屆時投資者可取回多少資金、抵押品還有多少價值,相信會較明朗化,政府內部希望在這條死線前,能夠設定一套應變方案,不要等「炸彈」爆炸才出招。不過,消息人士也表明,政府對債券虧蝕「包底」機會十分低,主要是金額太大,民意未必接受之餘,政府也沒有理據承擔有關責任。
此外,自由黨四名候任立法會議員,昨日下午與行政長官曾蔭權會面,表達對施政報告的意見,他們並趁機會要求政府插手介入雷曼事件。
該黨副主席劉健儀會後表示,他們向特首建議,政府應該盡快成立應變小組,協助購買了雷曼迷你債券的小投資者,保障他們的利益,政府及監管部門吸收今次雷曼教訓,應研究加強監管各類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