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月八日「三鹿毒奶粉」曝光以來,毒奶粉風暴越刮越猛。其實,發現三鹿毒奶粉的人早已有之。二○○八年六月已有消費者向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投訴嬰兒吃三鹿奶粉後患腎結石。七月十六日甘肅省衞生廳報告三鹿奶粉致嬰兒生病幾十例。七月二十二日三鹿的外資方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發現奶粉中有三聚氰胺。八月一日三鹿集團檢查出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八月二日恒天然公司要求召回問題產品。然而,當時的中共高官全都沉浸於奧運盛宴,中國媒體也都圍繞着奧運瘋狂運轉,這個人命關天的毒奶粉資訊,自然就被「奧運盛宴」和諧掉了。三鹿集團不但隱瞞真相且未採取任何措施,繼續銷售有毒奶粉,不啻於「故意投毒」。
如果不是新西蘭政府向中國質檢局和商務部通報三鹿毒奶粉,也許中國政府至今還不會啓動應急機制。
濫發免檢國務院未查
可以肯定,此次毒奶粉之害蔓延全國,責任人之一是三鹿集團生產毒奶粉並隱瞞真相,責任人之二是石家莊市和河北省官權的庇護,責任人之三是國家質檢局為三鹿品牌開了免檢綠燈,責任人之四是國務院疏於督查。在此責任鏈中,國家質監局和國務院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
在監管缺失、官員腐敗和商德淪陷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可謂比比皆是。僅近年而論,就有「石蠟大米」、「敵敵畏火腿」、「蘇丹紅鹹鴨蛋辣椒醬」、「福馬林火鍋」、「硫磺銀耳蜜棗」、「硫酸銅木耳」等,更有轟動世界的出口「毒貓糧」和「毒餃子」。
如此眾所周知的惡劣環境下,中國的食品安全憑甚麼免檢?二○○四年的「大頭娃事件」已經凸顯毒奶粉問題極端嚴重,但國家質檢總局居然為許多食品企業發放「免檢證」,難道沒有黑幕中的權錢交易?國務院對濫發「免檢證」不聞不問,難道就真的對中國造食品擁有免檢的信心?
再看毒奶粉問題,其時間鏈也早已顯露,但從未得到過真正有效的治理。從二○○一年到二○○八年,每年都有不只一起「問題奶粉」出現,僅大陸媒體曝光的就高達三十多起,其中有多起涉及三鹿集團。但國家質監局和中共頂級喉舌卻把生產毒奶粉且長期隱瞞真相的「三鹿集團」樹為品質標兵。二○○七年九月十二日央視《每周品質報告》特別節目「中國製造」首推三鹿;二○○八年一月三鹿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專案」奪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毫無疑問,各級政府必須為其治下的重大安全事故負責,媒體必須向公眾提供安全事故真相。面對三鹿毒奶粉這麼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作為頭等大事處理,長期不作為就是瀆職;媒體也沒有任何理由不作為頭條新聞進行同步追蹤報道,隱瞞真相就是犯罪。
出現事故先顧「黨權」
但在沒有權力制衡與獨立媒體的中國,凡是出現類似的重大事故,中共官員首先想到的,絕非「人命關天」和「孩子第一」,而是「黨權關天」和「面子第一」。每有傷亡慘重的公共安全事故發生,官員的第一反應就是「隱瞞」和「封鎖」,最好讓其消失於無聲無息。如果無效,相關責任人的第一反應是「百般狡辯」和「推卸責任」,直到驚動了最高層之後,才會出面承錯。而對有關官員的處分以及處分的力度,全視其與高層的親疏關係而定。
正是在黨權為重而人命為輕的獨裁制度下,多少無辜受難的生命被獨裁制度兩次扼殺──第一次是人禍對生命的毀滅,第二次是謊言對亡靈的褻瀆。如果毒奶粉事件的問責仍然僅止於讓地方官中當替罪羊,那麼高層瀆職和制度之弊就無法得到追究;如果胡溫不敢觸碰深層的制度缺陷,那麼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劉曉波
中國政治文化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