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曼兄弟迷你債券的苦主奔波多日,終於等到監管機構的確實回覆,但答案卻令他們心碎。金管局助理總裁李令翔昨早表明,即使最終查明有銀行機構或從業員銷售手法失當,該局在現行法例下,不能要求銀行賠償,或對消費者索償權作保障,僅可對涉案的金融機構或人士作出譴責、罰款或停牌等紀律處分。
記者:羅嘉銘 劉美儀
由於雷曼迷你債券屬證券投資,故金管局及證監會可聯合引用《證券條例》,公開譴責有關銷售機構及從業員,個別投資者或可借此作為最大索償理由。至於苦主擬集體訴訟則不太可行,因有關機制在現存法例並不存在。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早前表示,本港市面上現有的結構性金融產品約值360億元,雷曼兄弟作為擔保的佔127億元,市場佔有率約40%。在港推售的雷曼的36批迷你債券,至少約有21間銀行或曾參與推銷,市場估計涉資逾100億元。
逾100名雷曼迷你債券投資者昨早9時在金管局總部集會,其中一半苦主更聯同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七間銷售代表(中銀、永亨、渣打、星展、大新、荷銀、新鴻基),以及其中一個受託人滙豐銀行,與金管局和證監會舉行了近三小時的多方會議。
議員希望消委會能介入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令翔會後表明,該局已責成銀行以電話、郵件及簡報會的方式,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該局又設專線電話:81002314,逢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運作,承諾銷售不當的每宗個案均獨立跟進,截至昨日止已收到54宗投訴。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希望消費者委員會介入,冀透過集體訴訟追討賠償。消委會發言人表示,該會未定是否介入,若個別苦主向消委會訴訟基金尋求法援,批核與否將由基金委員決定;一旦接納,基金批出沒有上限。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在另一場合表示,同情持有雷曼迷你債券及結構產品的投資者,政府過去一周已與受託銀行及投資者會面,希望尋求解決辦法。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接受查詢時說,若金管局和證監會以《證券條例》譴責個別銀行的銷售失當行為,雷曼苦主有較強理據以民事方式索償,因該法例是為保障投資者利益而設。至於擬透過消委會訴訟基金提出集體訴訟,他指不太可行,因香港現行法制未有集體訴訟程序,難以透過代表制為個人投資損失索償。
證監會撐「債券」無誤導
追本溯源,雷曼迷你債券雖名「債券」,實際是極複雜的結構性金融工具,債券背後的抵押品部份是次按相關的抵押債務證券,但銷售文件往往強調債券是與多間藍籌企業的信貸評級掛鈎,年息率即使不逾6厘,但因略高於定存又感覺穩健,不少過往只做定存或外滙存款投資者,均被游說而安心「換馬」。
對於外界批評「債券」二字早已誤導投資者,已處理逾780項查詢和逾130宗投訴的證監會,昨晚發聲明仍力撐指,雷曼「迷你債券」是與其獨立的發行商PacificInternationalFinance發行的信貸掛鈎票據的品牌,法律上屬「債權證」。有資本市場人士批評,債券本質是「抗跌」,一般投資者會理解被稱為債券的產品,屬防跌保本為主的低風險工具;但證券類產品則追求「資本增值」,以更高風險換取回報遞升。
回水日期難定
【本報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雷曼迷你債券賠償處理需時,苦主回水日期難以確定,因大部份債券在法理上,根本並未構成違約,因未觸及季結派息的期限。
該等債券到期時,作為掉期保證的雷曼已告破產,合約才算正式終止。清盤人屆時方可啓動清盤程序,而苦主獲賠額度或遠少於本金,最終金額視乎變賣債券掛鈎的資產值而定。他表示,德銀是三項雷曼相關產品債券抵押品的受託人,該等產品10月24日到期。另一受託人滙豐銀行昨日已設立電話熱線:27483345,讓投資者致電查詢。
投資者應聯絡發行商
滙豐控股執行董事兼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昨日強調,滙豐只是債券受託人之一,投資者應與債券發行商聯絡,該行迄今並未接獲投訴。滙豐昨日在報章刊登廣告,指該行正與債券發行人及其他雷曼兄弟的相關機構進行交涉,以獲取更多有關債券繼續付款的意圖和能力,以及研究提早贖回債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