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當局無監管銀行促銷手法<br>500雷曼苦主遊行求援手

抗議當局無監管銀行促銷手法
500雷曼苦主遊行求援手

【本報訊】數百名雷曼兄弟公司相關的迷你債券投資者,高呼「以為穩陣,其實搵笨」口號,昨午遊行到政府總部,抗議金融管理局及證監會無監管銀行以誤導手法,促銷雷曼做擔保的迷你債券,令他們血本無歸,要求政府介入事件,提供協助。金管局表示,暫時未清楚參與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數目和投資總額,局方今早將聯同參與銷售的逾20家零售銀行、苦主、債券抵押品受託人展開四方會議,商討對策。 記者:張文傑

民主黨昨午12時發起大遊行,約500名購買了由雷曼作擔保及相關產品的投資者,齊集中環遮打花園,拉起「巧立名目、缺乏監管、等如騙局」、「政府無能、銀行無良」等橫額,遊行到政府總部請願,向政府人員遞信要求保障小投資者權益。

集會上,苦主愁眉不展(圖),有不停以手巾抹汗。

集會上,苦主愁眉不展,有不停以手巾抹汗(圖)。

「以為穩陣,其實搵笨」

其間不少人情緒激動,大喊「以為穩陣,其實搵笨」口號,抗議金管局及證監會在雷曼破產後,一直無採取行動協助小投資者,亦無監管銀行以誤導手法,促銷高風險的迷你債券,要求政府作出行動,保障他們利益。
遊行的苦主多數是中年人士及長者,亦有少數年輕人代父母參加遊行,希望了解最新進展,幫家人討回公道。當中不少長者原本是定期存款客戶,他們帶備投資單據及當日銀行職員促銷的宣傳單張,指摘在職員誤導下,才購買「以為低風險」的迷你債券,賺取每年約4至6厘的利息作生活費,每人投資金額由數萬元至一千萬元不等。
民主黨候任立法會議員甘乃威估計,平均每名苦主約持有50萬元相關投資產品,他要求各銀行通知所有受影響客戶有關情況,金管局亦應盡快安排銀行向公眾解釋這些產品中抵押品的未來安排,並設立熱線讓苦主們投訴及查詢。
甘乃威說:「銀行職員用港鐵、太古呢啲出名公司做推銷,又從來無講話同雷曼這些銀行有關,等人以為低風險,有誤導成份,當局一定要檢討審批呢啲產品嘅準則,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民主黨今晨會協助苦主與銀行及金管局等開會,晚上則會在中區堅島明愛中心向苦主交代最新進展。

遊行人士情緒激動,舉起標語大喊口號。
孔慶初攝

「債券」兩字值得商榷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雷曼迷你債券並非傳統單純的債券產品,而是極為複雜的零售結構性票據,「債券」兩字是否有誤導成份值得商榷。他認為,銀行作為銷售中介機構,應向客戶充份解釋交易條款和潛在風險問題,「即使有谷數壓力,亦不應縱容從業員誘導客戶在未了解情況下投資新產品,如有人違反專業守則,必須譴責及作出紀律處分。」
據悉,相關產品的受託人將於今日交代其角色及正在採取的行動,金管局亦已要求各間銀行設立專線查詢電話,該局短期內亦另設專線協助苦主,並強調中介機構必須向客戶說明銷售的產品及所涉及的風險。

遊行人士最後到達中環政府總部集會抗議。

迷你債券苦主個案

廖先生(70多歲) 投資1,000萬元
「咁樣唔啱,喺度呃人……」

廖先生原本存放在定期戶口的1,300萬元養老金去年底到期,即被中信嘉華銀行的職員游說,將畢生積蓄轉買迷你債券,他一直以為是向銀行購買債券,完全不知道涉及雷曼兄弟這間投資銀行,亦以為風險與定期存款相若,「一樣咁穩陣」,於是毅然將其中1,000萬元抽出,購入相關迷你債券。
他說:「當時(銀行職員)話息高啲、又穩陣,無講乜嘢風險、雷曼公司,咁樣好唔啱,喺度呃人……𠵱家只係想追番本金,利息唔要啦。」由於他感到被騙,而且不值銀行所為,昨日烈日當空仍決定帶同「定期存款確認書」及「私人票據的申請表」參加遊行,聲討銀行及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障他的巨額投資。

陳太(60多歲) 投資600萬元
「𠵱家真係想燒炭死!」

「我冇咗600萬,又周身骨痛,每月睇醫生過萬銀,𠵱家一啲積蓄都冇,真係想燒炭死!」
過往打風也如常開檔賣菜死慳死抵的陳太,並非盲目投資者,「我係讀得書少,但都識睇新聞吖,好似舊年10月老公喺宏利用10萬美金買了雷曼基金,但冇耐聽到美國好唔掂,寧願蝕幾千蚊港紙都賣晒。」
她說投資非常保守,主要在銀行做5厘定存收息。「今年一月相熟經理建議我用300萬,轉做迷你債券,息率5厘幾,但要鎖5年,經理只係講與七間本地藍籌掛鈎,從來沒說雷曼做擔保。」她一個月後加注一倍前,曾詢問單一投資風險是否過高,但答覆是不用擔心。8月20日無故未如期收息,陳太驚覺出事,但銀行回應指交收延期屬正常。她氣憤地說:「𠵱家我殺你(銀行職員)都於事無補!」

尤先生(65歲) 投資170萬元
作最壞打算領綜援維生

已退休的尤先生與太太一年多前用170萬元,透過星展銀行購買迷你債券,「當時銀行職員話風險好低,最啱老人家養老,咁就信佢簽文件買,諗住有6厘息,每三個月派4、5萬息當做生活費;但上星期二銀行職員突然打嚟話『你嘅債券可能變成零,你係投資者,要負最後責任』,簡直不可思議,好大打擊!」他更激動地揚言:「如果今日邊個去跳樓可以令政府幫到大家(苦主),我咁老啦,我跳!」他已作好最壞打算,日後靠取綜援為生。

容先生(約70歲) 投資100萬元
「誤導我哋呢啲老嘢!」

容先生今年2月才以100萬元在大眾銀行購買「奪金迷你債券系列35」,他帶同當日職員給他的宣傳單張遊行,單張上大字標題以滙豐、和黃、港鐵等七間大公司作招徠:「佢哋(職員)話『港鐵會執笠咩?唔會呀,你信呢七隻股票就買啦』,根本就係誤導我哋呢啲字都唔識多個嘅老嘢﹗𠵱家呢七隻冇事呀,但就話個阿頭(雷曼)去咗,可能冇晒啲錢,根本係呃人;好彩啲錢係自己嘅,如果同家人夾份,實家變呀!」

錢女士(約40歲) 投資20萬元
「當場崩潰暈咗半個鐘」

無獨有偶,向來投資態度保守的錢女士,在銀行職員游說下,將過往用於定期存款的20萬元「換馬」至雷曼迷你債券,「我喺分行用咗兩小時填金管局的投資者風險評估問卷,但職員卻冇花時間講債券嘅投資風險,只係一味話債券同咁多間大藍籌掛鈎,如果一間執笠,全世界都冧嘅,呢項投資好穩陣嘅。」
她說,怎料上周才發現產品因雷曼作擔保隨時化為烏有,「我當場崩潰,暈咗半個鐘先識醒,之後衝去海邊猛嗌唔好玩啦,畀番啲錢我。我好記得喺問卷自評為零風險嘅,但銀行照賣咁高風險嘅產品,金管局出份問卷又唔嚴格執行,有乜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