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惠東資深電影幕後從業員,在娛樂圈浸淫近40年,現任嘉禾電影公司宣傳部主管。
婚後少作公眾酬酢的一代大美人林青霞,最近和成龍一起在台北亮相,其間有台灣記者問青霞是否已把位於「旺中帶靜」的台北忠孝東路四段和仁愛路的婚前舊樓放盤賣出,因那是她影事大旺期和父母妹妹多年的居所,如今父母雙亡,妹妹又早嫁往美國,該地段樓價台灣最豪貴,丟空經年,有傳她不堪重睹舊門牆,早已賣出了。
「我又不等錢用」
但青霞答:「絕對沒有的事,那是我居住了多年的地方,曾擁有很多回憶,我又不等錢用,也長期的北京上海香港外國到處跑,沒有想過賣此舊居,也沒空回去處理,就讓其擺着好了。」青霞在台北有位忠誠經理人兼多年好友葉琳,有空就去看看那幢空樓檢查一下門窗,林青霞夫家邢先生是大富豪之一,青霞擺層空樓在台北,遇有空閒回去巡巡住住,可勾起無盡往昔歲月的回憶,何必把它賣掉呢?
說起青霞舊居,前任軍醫的林爸爸退役後,一家五口(林青霞一家五口,父、母、青霞、哥哥和妹妹)住在台北近郊淡水的眷村,門邊有小溪,青霞住到八、九歲時,林父準備女兒姊妹升中學,搬出台北市區信義路二段的永康街四號之一,住一小幢三層高舊樓,街口就是後來開了世界聞名小籠包店「鼎泰豐」之所在,鄰街更有一家中港台出名的上海菜館「蘭芳」,林家樓下右斜角對過,便是當年台北最有名的牛肉麵檔「永康公園老頭牛肉麵」。
早年70年代初,林青霞首次演戲《窗外》,在香港成名走紅,筆者數次往台北帶林青霞來港宣傳活動,都是赴這永康街四號之一找她,那時該檔山東老頭牛肉麵已出名,筆者每上林家之前必往公園小坐吃一碗紅燒牛肉麵才上她家,多年後才知胡慧中、朱寶意等學生時代已是該檔常客,反而街坊街里的林青霞姊妹只偶有光顧,她們都說「吃慣了不覺特別好吃」。
《窗外》因原著版權不能在台公映,其後林青霞相繼主演《雲飄飄》、《女朋友》、《女學生》等,在台港大紅,筆者往訪接青霞時,常見永康街四號門前梯口堆滿中小學生小影迷,林媽媽就從三樓窗口擲下幾十張青霞明星相片給他們,林媽媽例有的一句山東腔對白是「青霞去了拍片,不在家,你們別等了,回家去吧」。
豪宅屋契誘拍片
直到後來青霞大紅大紫,人人搶期,有製片家上門相求她簽拍一部片,買好了當時台北至貴豪宅台北東區大安路和仁愛路交界的一層新樓,拿着屋契求她簽約,簽了就奉上屋契,這層新樓就是你的,林家父母也正想改善居住環境(永康街舊樓沒有電梯,林氏姊妹要日日撐上三樓幾次),就接受了這「一層豪宅的片酬」,住進了這迄今仍丟空的難忘居停。
旺中帶靜、管理又頗完善,林家一住就廿年,此住處筆者也訪過無數次,樓下花園小店,樓上客廳睡房等全屋都做過,本人替青霞訪問拍照之所在,而有一最大的秘密,乃多年來筆者稱此為「陳倉居」,其中藏有一段甜蜜秘密的回憶。
秦漢香閨煮早餐
林青霞所居之仁愛大廈豪宅,原來和大安路一幢豪宅「大安大樓」之地庫停車場是共通的,那時青霞的心上人秦漢,便正是居於「大安大樓」,兩大廈路名門牌不同入口分開甚遠,但通過樓下停車場可以兩樓互通,秦漢常常可從停車場入電梯通上林青霞家中,這是門內地底溝通任教今日神通廣大之狗仔隊也無從發覺,他們也就常常如此「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記得有兩次青霞叫筆者「明早上來吃早餐」,早上9時上到去,赫然發覺是秦漢在廚房弄早飯,他們倆最拿手之小菜是番茄炒蛋,近在咫尺炒出新鮮熱辣十分好吃,又便宜減肥,近歲回憶往事,筆者可說是多年以來上林青霞居處作客談心共餐最多的傳媒死黨老友了。
幾姊妹散居各地
青霞最近快樂地回應記者說「沒有想過賣掉仁愛路的舊居」,可以說她是「不忍賣」「捨不得賣」,因為這是青春全盛時期的「陳倉居」,有太多甜蜜難忘的回憶了,反正鈔票大把,又何必把記憶都賣掉呢?
昔日之回憶舊照重翻,僅餘一張林青霞與胞妹林麗霞之合照,在此展示,可證大美人姊妹俱美,林麗霞氣質高雅懾人,她中學畢業時,台灣電影界力邀她拍過一部片,但家姊大力反對,她試過也怕怕了,就叠起心頭讀完大學戀愛結婚去也。
林麗霞夫家姓宋,是台灣顯赫家族之後,婚後定居美國,兒女成群幸福之極,林青霞爸爸從軍赴台前,曾在山東老家結婚,生下兩個女兒均比林青霞大約10歲,同父異母的大姊嫁後隨夫移居新疆,二姊林莉婚後長居河南省許昌市,文革後曾來港小遊和林青霞及林父見面,即如成龍有多位同父異母兄弟在安徽一樣,中華戰亂多離散,家家戶戶有滄桑,幸而如今走上康莊之道,憶這一段段同胞歲月,和咱們與演藝界好朋友們的種種難忘光影,常然不勝一番浩嘆欷歔。
撰文:杜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