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本地學生不斷減少,跨境學生日漸增加,不少學校近年北上深圳招生,有機構昨起一連兩日,在深圳羅湖地鐵站舉行教育展,有17間本港中小學參與,數目較去年多四間。有家長指香港教育制度較佳,所以堅持安排子女跨境來港升學。
設獎學金及午餐津貼
該教育展由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主辦,參展學校主要是北區和元朗區小學,也有兩所中學。明年入學的小一自行派位本周五起接受報名,不少學校為吸引跨境學生報讀,設立小一獎學金和午餐津貼等作招徠。
昨日參觀教育展的李太表示,兩夫婦都在內地經商,以深圳為家,「香港教育制度好啲」,所以一早安排一對孖女入讀北區鳳溪第一小學,現讀幼稚園高班的幼子,明年也會來港升小一。另一家長許太的兒子小橋,上月獲得單程證,本學年起入讀北區一間小學,每月交通費約500元,另午餐費約300元,支出比在深圳升學為多,她認為值得,「香港教育比內地較培養出彬彬有禮的學生」。
該機構指出,港人子女在內地因沒有戶籍,一般只能入讀民辦學校,需要一筆過繳交數千至數萬元人民幣的「借讀費」,對家長是不輕負擔。有些家庭在輪候公屋期間,也會選擇留在深圳居住。學界估計,約有6,200名跨境學童來港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