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 李金銓(城市大學教授)

狐假虎威 - 李金銓(城市大學教授)

幾個人東一句西一句湊着講洋涇浜英語逗趣,不知誰冒出「馬馬虎虎」一語,我一時興起,趕緊從書架上取下北京外國語大學主編的《漢英詞典》(商務版,1978),查看「虎視眈眈」、「虎頭蛇尾」和「狐假虎威」幾個條目怎麼翻才不洋涇濱。
老虎會吃人所以可怕,周處除三害,先除南山之虎。老虎挑剔得很,不吃不怕或不知道怕牠的人。東坡居士給弟弟子由的《孟德傳》題跋,舉了三個趣例:其一,婦人攜帶孩童讓他玩沙堆,自己在河邊洗衣,忽然老虎自山上奔馳而下,她倉皇沉水自避,這時老虎過去舔孩童,兒癡玩耍自若,老虎悻悻然離去;其二,虎不食醉人,聽說會耐心在旁邊等待,直到醉人酒醒生怕了才有興頭吃他;其三,夜歸人看到門前蹲着豬狗之類的動物,以杖擊之,動物離去以後定神一看原來是老虎!讀到這段敍事,我不禁想到施耐庵寫《水滸傳》,先安排武松到景陽崗腳下的小飯館一口氣喝了十八碗酒,約五斤多,然後醉醺醺上山,渾身酒膽,才敢和猛虎廝鬥,成為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佳話。

虎視眈眈(glarelikeatigereyeingitsprey)只顧盯住獵物,奈何獵物若不畏之,虎還看不上眼。虎頭蛇尾(inlikealion,outlikealamb;finestartandpoorfinish),儘管華「蛇」譯成西「羊」,歌頌的畢竟還是虎威。狐假虎威(thefoxborrowsthetiger'sterror;bullypeoplebyflauntingone'spowerfulconnections)這句最傳神,狐狸猥瑣,披上虎皮假裝威風。各機構裏這種仗勢作惡的人物多得是,原本不是什麼「東西」,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位子給他,竟然也裝模作樣變成「東西」了。但人們要是不肯忍氣吞聲,不肯讓渡權力,敢撕破臉皮,敢反對作威作福背後的遊戲規則,那麼原形自然畢露,從「假老虎」掉回去做「真狐狸」,Whoisafraidofwhom?
孔子過泰山側,聽到婦人哭墓而哀,叫子路去問緣由。原來她的舅舅、丈夫和兒子都先後喪命於虎口。為什麼不遷地為良呢?因為此地無苛政。子曰:「苛政猛於虎」。老虎肆虐頂多吃幾個人,苛政為害則吃千萬人。周處射虎屠蛟以後,幡然醒悟自己是「第三害」,從此改邪歸正。民不畏死,苛政若仍以死懼之,那就離垮台之日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