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只有4個交易日,但中秋節長假期後甫開市,恒生指數已創出一年多新低,單日急挫逾1000點。單就8月初至上周四低位計,恒指已跌逾6500點,而由低位亦迅即反彈達3000點。在此等波動市況,股票掛鈎投資(ELI)的參與者,在揀選掛鈎對象時的避險意識明顯增強,更有淡出資源股ELI的迹象。
ELI的潛在風險和回報,與掛鈎正股股價表現及波幅息息相關。傳統上,在揀選掛鈎股份時,首要條件是看好其中長線表現,並願意在參考價水平接貨及持有。由於掛鈎對象的角色如此重要,在近月的尋底市況中,市場對資源股相關ELI的興趣減弱,主要原因或來自兩方面。其一是這類股份的股價波動性一般較傳統藍籌及大型國企為高,其二是部份資源股ELI的投資者,在早前的跌市中已接貨,削弱了其吸引力。
在可贖回ELI中,近月市場的注意力較集中在滙控(005)和盈富基金(2800),因為兩者的走勢一般跟隨大市上落,或較容易掌握其股價趨勢,有機會減低計息及接貨變數。此外,營運前景較穩定的大型內銀股,如建行(939)、工行(1398)及交行(3328)均是可贖回ELI的另一批較受歡迎掛鈎對象。
至於看漲ELI方面,滙控和內銀股仍是主要掛鈎對象,市場上多了一些波動性較高的股份,如中國移動(941)及中石油(857)。這與看漲ELI年息固定的特性或許有關,部份參與者可能願意承受較高的波動性,期望有機會換取稍佳的潛在年息回報。
由於產品條款及運作有異,投資者應清楚了解投資產品的各樣條款及留意所涉及的風險,如有需要應徵詢合資格之法律或其他專業顧問。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