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醜聞爆出後,自由行三兩下手勢便把香港藥房的奶粉掃個清光,許多藥房掛出了售罄的牌子,有藥房負責人說大陸人一板一板地買嬰幼兒奶粉。一板,是200罐。很明顯,那些是炒家,不是用家。有炒家更不要折扣優惠,主動提出每罐奶粉加價五元搶購。
自由行開放後,我們有幸看到自由人的不羈風采:在廸士尼的洗手盆便溺、在地鐵車廂搓腳趾彈鼻屎、在無煙食肆噴煙打人。也領略了他們的打尖文化,這種打尖文化不只是形式上的排隊打尖,還包括準來港孕婦打尖來港產子,跟本地孕婦爭床位,爭醫療服務,然後,要求豁免分娩費用,以「準來港孕婦」的身份,打尖享受本地人的醫療福利,他們做愛,香港納稅人埋單。
自由人把他們的宗教一併帶來香港,自由人崇拜的是「金錢教」,所以才會導致毒奶蔓延,可惜,到了這一刻,他們仍堅信「爹親娘親不及人民幣親」,迷信金錢的力量,主動要求加價搶購奶粉。這不會是短期現象,也不會是個別現象。當自由人對自己國家的商品信心全面崩潰,由奶粉,至其他食品、日用品……都會成為他們「主動要求加價」搶購的目標。到時,奸商得利,百上加斤的,則是早已被通脹壓斷了背脊的香港巿民。
政府,是不是該為巿民做些甚麼呢?雖然我們只不過是800人小圈子外,沒有舉手權利的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