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經歷翻天覆地的一星期,由周一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事件開始,隨後是美國政府拯救AIG,以及多間金融機構傳出財政不穩等消息,令各方人士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信心跌至低點,但各國政府相繼採取不同手段挽救危機,而美國國會本周更將表決是否通過以萬億元計的拯救方案,購入呆壞賬資產及注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雖然該計劃爭議性甚大,暫亦未知悉具體執行方式,但投資市場也一如既往先作反應,令歐美及本港股市也出現類似內地A股市場暴升的場面,唯一分別是停板制度不同,否則,上周五歐美及本港不少股份(尤其是金融股)亦會漲停板。
歐美政府入市干預,另一邊廂則由內地政府推出三招救市,一時間國際內外均出現「政策市」,令經濟及投資市場被扭曲,短期市況也將顯得更不明朗及波動。
各方的非常行動令筆者執筆本文時,也感到是自從在本欄撰文以來最困難的一篇,究竟未來市況被扭曲的程度如何?又或會持續多久呢?筆者預期恒指低位17000點已於上周即時跌穿,但低位反彈之力度亦是始料不及,這正正反映投資市場對行政措施的反應往往相當強烈,但波動過後,投資者普遍會對新措施效果半信半疑,令他們採取更加短線的投資取向,市況將變得更加波動。
政策市極度波動
對投資者來說,除非按兵不動的信念十分強烈,又或上周無暇或索性不理會港股短線升跌,才可避過上周的大上大落市,否則可能在17000點以下被「震」出局,又或沒有在低位成功撈貨,對於這兩類投資者來說,其心理上均會感到不服氣,但以當時全球金融市場已由「危機」惡化至「海嘯」的氣氛之下,投資信心實在相當脆弱,套現及不敢撈貨的心態並非不正常。即使低位勇敢入市,也可能只有微利便急急圖利。因此,若因為上周的非常情況而為自己的投資行動感到不悅,實在不值得,也極有可能自亂陣腳而令短期投資左搖右擺。
經過上周一輪波濤洶湧,短期大市在國內外的政策支持下料可暫且見底,但補倉活動已大致完成,恒指進一步上升料受阻於21000點。短線可在17000至18000點買入中資股博反彈,例如中石化(386)、A50中國基金(2823)和中通信(552)。長線而言,救市措施對經濟影響仍不明朗,股市急升後隨時回試低位,屆時才再逐步吸納未遲。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