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發現首宗幼童飲用毒奶患上腎石個案,患者是一名3歲半女童,過去15個月一直飲用含三聚氰胺的伊利高鈣低脂奶類飲品,每日飲用量為兩至三杯,即約12至18安士。女童前日接受檢查時發現左邊腎臟有結石,隨即轉介至瑪嘉烈醫院跟進。有腎科專家指出幼童出現腎石非常罕見,若腎石影響排尿功能,可引致小便出血或感染,嚴重可致急性腎衰竭死亡。衞生防護中心已發信予全港醫生,若發現兒童懷疑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類製品後,腎臟出現毛病的個案,應盡快向中心通報。記者:鍾麗霞、陳沛冰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接獲醫院管理局通報,一名3歲半女童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類製品後,腎臟出現問題的個案。女童與父母在紅磡居住,過去15個月內,每天均在家中飲用兩至三杯伊利高鈣低脂奶類飲品,每次飲用約6安士。雖然女童並無出現病徵,但父母因擔心,前日早上帶女兒前往將軍澳診所檢查,結果發現左邊腎臟有一粒結石,昨日轉介到瑪嘉烈醫院兒童腎科接受進一步檢查,院方為女童進行血液及尿液檢測,初步抽血檢查正常,需等待進一步化驗結果。女童現時情況良好,於昨日下午出院,已安排定期覆診。
港府關注程度升級
食物安全中心早前的化驗結果發現,該款伊利高鈣低脂奶類飲品(1公升)一個樣本含有高達9.9ppm三聚氰胺,兒童日飲兩杯已超標。鑑於本港發現首宗兒童飲毒奶患腎石病例,據悉,港府對事件的關注程度升級,衞生防護中心已發信予全港醫生,若發現兒童懷疑飲用受三聚氰胺污染奶類製品後,腎臟出現毛病的個案,盡快向該中心通報。中心又設立熱線21251133,於今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以及星期一至五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向市民提供有關的健康資訊。
專家建議免費檢查
腎科專科醫生蔡堅指出,幼兒患上腎結石非常罕見,腎石成份多數是草酸、鈣及亞摩尼亞等,若女童日後不可自行排出腎石,或需動手術取出腎石;若含三聚氰胺,即多數由飲用毒牛奶引發。由於本港暫時只有一宗病例,醫學文獻對相關治療的資料不多,醫學會計劃與中華醫學會合作,希望可取得內地治療經驗及資料,相信可協助治療本港的患者,「究竟點樣可以最安全幫細路仔攞番粒石出嚟?飲幾多先出事?好多問題都要研究吓。」
蔡堅認為內地毒奶流入本港,政府要負上很大責任,他建議為經常飲用相關品牌牛奶的兒童進行免費健康篩選檢查,並為發現腎臟問題的兒童提供長期跟進治療。
仁安醫院兒科專科顧問醫生劉成志表示,自發生毒奶事件後,共有四名兒童到該院進行檢查,均證實沒有腎石問題,另有14名兒童預約下周進行檢查,估計他們均曾飲用有問題的奶類飲品,家長因擔心子女受影響而進行檢查。
超聲波未必可驗出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表示,伊利牛奶在本港相當普遍,預計三聚氰胺引致的腎石個案陸續有來。他指出動物實驗發現三聚氰胺形成的腎石容易結成體積較小的結石,特性與一般腎石不同,或須調整治療方法,「正常腎石好似沙石咁,三聚氰胺腎石嘅質地就似塑膠。」體積較小的結石也能破壞腎功能,但超聲波檢查未必可測到,應透過血液及尿液化驗確診。他現正與內地專家溝通,希望能盡快尋找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女童飲毒奶患腎石示意圖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港府應否為全港兒童提供免費檢查?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